基于FPGA的自动打铃器设计毕业设计.doc

基于FPGA的自动打铃器设计毕业设计.doc

ID:12950598

大小:442.0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8-07-19

基于FPGA的自动打铃器设计毕业设计.doc_第1页
基于FPGA的自动打铃器设计毕业设计.doc_第2页
基于FPGA的自动打铃器设计毕业设计.doc_第3页
基于FPGA的自动打铃器设计毕业设计.doc_第4页
基于FPGA的自动打铃器设计毕业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FPGA的自动打铃器设计毕业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FPGA的自动打铃器的设计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学号11111010103班级A1121班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姓名何树良指导教师罗静目录第一章绪论41.1选题目的41.2FPGA的发展历程41.2.1FPGA的优点51.3器件及工具介绍51.3.1QuartusⅡ设计步骤5第二章系统方案设计52.1设计方案分析与选择52.2自动打铃器总体构成62.3分频模块设计72.4消抖模块设计82.5时钟模块设计82.5.1秒计数模块92.5.2分计数模块92.5.3时计数模块102.5.4调时模块112.6闹钟模块设计122.6.1定时模块122.6.2比较模块132.7打铃

2、模块设计152.8报警模块设计172.8.1报警时长设定模块172.8.2蜂鸣器发声模块172.9显示模块设计182.9.1时间切换模块182.9.2动态扫描模块202.10按键电路设计22第三章实验结果分析223.1测试过程223.2结果分析23参考文献25附录26摘要自动打铃器为学校上下课时间的准确控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并且在工厂、办公室等场合也起到了提醒人们时间的作用,因此打铃器的设计有一定的实用意义。本设计的学校打铃器采用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方法,底层模块采用硬件描述语言(HDL)设计,不仅能对时、分、秒正常计时和显示,而且还可进行闹铃时

3、间的设定,上下课时间报警,报警时间1-15秒设置。系统主芯片采用美国Altera公司的EP3C40F484I7器件,由时钟模块、控制模块、闹钟模块、定时模块、数据译码模块、显示以及报时等模块组成,由按键进行时钟的校时、清零、启停等。本文在介绍FPGA器件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如何使用FPGA器件进行系统的开发,以及如何实现学校打铃系统。通过仿真验证及实际测试,打铃器具有正常计时、定时报警、报警时长设定等功能,可为日常作息提供准确、便捷的提醒。系统运行稳定,设计方法可行。关键词:打铃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硬件描述语言第一章绪论1.1选题目的当今社会,电子技术的应用无处

4、不在,电子技术正在不断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世界。在这快速发展的年代,时间对人们来说是越来越宝贵,在快节奏的生活时,人们往往忘记了时间,一旦遇到重要的事情而忘记了时间,这将会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我们需要一个定时系统来提醒这些忙碌的人。数字化的时钟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近些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时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时钟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多功能数字钟不管在性能还是在样式上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自动打铃器就是以时钟为基础的,在平时校园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自动打铃器的数字化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且大大地扩展了时钟原先的

5、报时功能。诸如定时自动报警、定时启闭电路、定时开关烘箱、通断动力设备,甚至各种定时电气的自动启用等,所有这些,都是以时钟数字化为基础的。因此,研究时钟及扩展应用,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本设计将借助EDA技术,完成基于FPGA器件的学校打铃器的设计。EDA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先后经历了CAD、CAE和现代意义上的EDA三个阶段。在可编程逻辑器件(PLD)内部,数字电路可用硬件描述语言可以进行方便的描述,经过生成元件后可作为一个标准元件进行调用。同时,借助于开发设计平台,可以进行系统的仿真和硬件测试等。对于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和课程设计等,特别是数字系统

6、性的课题,借助PLD器件和硬件描述语言等开发手段,即可设计出各种比较复杂的数字系统,如设计频率计、交通控制灯、秒表等,有助于实验质量的提高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同时,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EDA技术应用于毕业设计中,可快速、经济地设计各种高性能的电子系统,并且很容易实现、修改及完善。1.2FPGA的发展历程作为一种可编程逻辑器件,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的出现是PLD发展变化的必然,他的出现推动着可编程逻辑器件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说,了解了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发展历程,也就了解了FPGA的发展历程。P

7、LD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器。它的应用不仅简化了电路设计,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而且给数字系统的设计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其结构和工艺的变化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可编程逻辑器件只有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紫外线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PROM)和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EPROM)3种。随后,出现了一类结构稍微复杂的可编程芯片,即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LogicArray,PLA)。PLA在结构上由一个可编程的与阵列和可编程的或阵列构成,阵列规模小,编程过程复杂繁琐。PLA既有现场可编程的

8、,又有掩膜可编程的[2]。1.2.1F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