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柳送别”解——论“折柳”民俗蕴涵的树神崇拜、生殖信仰观念

“折柳送别”解——论“折柳”民俗蕴涵的树神崇拜、生殖信仰观念

ID:12939008

大小:53.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7-19

“折柳送别”解——论“折柳”民俗蕴涵的树神崇拜、生殖信仰观念_第1页
“折柳送别”解——论“折柳”民俗蕴涵的树神崇拜、生殖信仰观念_第2页
“折柳送别”解——论“折柳”民俗蕴涵的树神崇拜、生殖信仰观念_第3页
“折柳送别”解——论“折柳”民俗蕴涵的树神崇拜、生殖信仰观念_第4页
“折柳送别”解——论“折柳”民俗蕴涵的树神崇拜、生殖信仰观念_第5页
资源描述:

《“折柳送别”解——论“折柳”民俗蕴涵的树神崇拜、生殖信仰观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折柳送别”解——论“折柳”民俗蕴涵的树神崇拜、生殖信仰观念2006年8月第l9卷第4期阴山学刊YINSHANACADEMICJOURNALAug.2006V01.19No.4"折柳送别"解论"折柳"民俗蕴涵的树神崇拜,生殖信仰观念李亚军(包头师范学院图书馆,内蒙古包头014030)摘要:中I11有悠久的折柳送别传统,对于这一民俗形成缘由解释较为纷繁,一般认为以"柳"诸"留",是谐音现象.从民俗学,文化学角度,依据大量的文献材料,追溯"折柳"民俗的起源,分析折柳送剐现象的生成机理与演变脉络,梳理民俗事项与诗歌吟唱的内在联系,足资证明柳民俗

2、蕴涵着树神崇拜,生殖信仰现念.关键词:折柳;民俗;树神崇拜;生殖信仰中图分类号:K8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869(2006)04—0005—07中国有悠久的临别折柳传统.最早的记载在<三辅黄图?桥>里:"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折柳赠别."敦煌壁画中已有赠别折柳的内容.中国诗歌创作中也有大量的"折柳送别诗",尤以唐代为盛.折柳民俗因何而起引发人们广泛的研究兴趣,一般认为以"柳"谐"留",表惜别留念之意.钱钟书先生对此不以为然,他曾言:"汉以后送别有折赠杨柳之俗,取意难揣,或即以杨柳'易生之木'

3、为说……颇具思致".【】(n0培)这段话可以作为我们解开折柳赠别疑团的一个切入点.如果我们立足中国大量与柳有关的民俗背景中,无疑可以发现"谐音说"的皮相.本文从钱钟书先生的见解人手,结合中国大量咏柳诗与柳民俗,从大量的民俗传说,历史典籍中琢璞现玉,探本溯源,小心爬梳,分析揭橥,从而探寻柳民俗的原始渊源与功能,揭示其背后的树神崇拜,生殖信仰的印迹,还原柳民俗被尘封的历史本相.一,驳"谐音说"学术界一直有"谐音说"的解释,完颜绍元指出:"多数人认为折柳赠别习俗的形成,与'柳','留'谐音有关,折柳以赠行人,是借此表达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2】(

4、嘣罗时进称:"到了汉代,因'柳'与'留'谐音,遂有临波折柳的习俗."【3J郑宏也称:"汉语语音,'柳'与'留'谐音,所以咏柳常常带有希望离别之人能够留下来的美好心愿."t4J董淑华也认为"柳","留"二音相谐.[sJ可以说这种解释广为流传几成定论,但笔者通过对与柳树有关的大量民俗事项的分析和挖掘,认为"谐音说"是难以让人信服的:1,杨柳连用.古人缺少科学的植物分类学知识,一般认为杨和柳是一种植物,使用和称呼时不进行细致划分,<尔雅>认为"杨,蒲柳也",<说文解字>中称:"柳,小杨也",有时柳树也称"垂杨",到明清才

5、有细致区分,<本草纲目?木--)"杨枝硬而扬起,故谓之杨;柳枝弱而垂流,故谓之柳".在中国诗词和日常言说中,杨柳习惯上连用,在离别诗里也是如此,北朝乐府有<折杨柳枝诗,乐府<横飞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梁元帝萧绎<折杨柳>"垂柳复垂杨…故人怀故乡",崔浞<折杨柳>"年华妾自惜,杨柳为君攀",张九龄<折杨柳>"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王之焕<送别>"杨柳春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王昌龄<闺怨>

6、;"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维<送沈子福之江东>"杨柳渡头行客稀,……惟有相思似春色",孤独及<官渡柳歌>"远客折杨柳,依依两含情",杨巨源<和练秀才杨柳"水边收稿日期:2006—04—10作者简介i李亚军(1973一),男,内蒙古赤峰人,硕士,包头师范学院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系讲师,论文有<钱钟书<管锥嫡>民俗现论析)等.5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似惜长条",宋代卢祖皋<送友人东归

7、》"万里杨柳色,出关逢故人.……徘徊灞桥上,不语自伤春",柳永<雨霖铃》言"杨柳岸,晓风残月",都是杨柳并用.有时杨柳混用,如<易经?大过》九二"枯杨生稀",根据生于水边湿地应是柳树.阮强<驾出北门郭行》"驾出北郭门…仰折枯杨枝",刘禹锡<杨柳枝词》"惟有垂杨管别离",温庭筠"绿杨陌上多别离",鲁迅先生<送增田涉君归国》"却折垂杨送归客",都是称杨实柳,如果"柳"谐"留"说是正确的话,那么杨谐何意,显然无法解释.2,折柳诗并非专用于离别情境.钱钟书先生指出古代折柳有"送别"与"寄远"的区别.[6](vsso)

8、在古代折柳诗中,不但在送别折柳,而且还有别后折柳,别后寄柳的习惯,此中之柳与"留"意自然更是相去甚远了.折柳寄远用来表达别后思念,表示对故土,亲友的殷切怀念,如梁简文帝<折杨柳》"杨柳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