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中美保护个人隐私的对比研究[权威资料]

大数据时代中美保护个人隐私的对比研究[权威资料]

ID:12938392

大小:26.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19

大数据时代中美保护个人隐私的对比研究[权威资料]_第1页
大数据时代中美保护个人隐私的对比研究[权威资料]_第2页
大数据时代中美保护个人隐私的对比研究[权威资料]_第3页
大数据时代中美保护个人隐私的对比研究[权威资料]_第4页
大数据时代中美保护个人隐私的对比研究[权威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数据时代中美保护个人隐私的对比研究[权威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数据时代中美保护个人隐私的对比研究  摘要:大数据应用可引领人类文明进步,同时也带来新的工业污染――隐私侵犯。为了平衡个人、商业和公共利益,促进大数据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个人隐私的需求越发紧迫。本文归纳中关关于隐私保护的最新法规,发现双方存三大区别:数量上存在“以一敌百”的悬殊;细则上存在八个方面的差别:理念上中国重尊严,美国重价值。作者还指出双方立法中的不足,建议在法律例外处建立伦理规范,同时增强个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小数据”思维对抗大数据污染。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隐私侵犯;隐私保护;对比分析  一、大数

2、据污染:隐私侵犯  2013年被称为大数据元年,人类正式进入大数据时代(图1)。大数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形成席卷全球的浪潮,在全世界范围内成为加速经济模式革新、优化政治体制改革、提升社会生产力、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利器。在美国,奥巴马政府于2012年3月29日发布《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成立“大数据高级指导小组”,并于2014年5月发布全球“大数据”白皮书《大数据:抓住机遇,保存价值》;在中国,国务院于2015年9月5日发布第一份关于发展大数据的权威官方文件――《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三年内(2018年底之

3、前)建成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图2),正式将大数据列为国家战略并为之布局。  然而,在大数据发展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数据成为重要资源,一切个人信息都能转化成数据,自动保存和记录,容易被追踪却难以被删除,个人处于全方位被泄密、被搜索、被监控的环境中,且极易遭受政治操控、经济损失和精神侵害的风险和待遇。  政治方面,据中国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CINC)2014年5月发布的《美国全球监听行动记录》披露,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而秘密地监听、监控,不仅涉及外国企业、全球民众,还涉及到来自世界上35个国家的122名领导人

4、,其中包括中国的最高领导层。美国政府通过窃取到的情报、信息和数据,对他国施加政治手腕,做到先发制人。  经济方面,据互联网安全中心于2015年11月发布的《现代网络诈骗产业链分析报告》,中国网络诈骗犯罪的“年产值”超过1152亿元(此为不完全统计所得数据,实际值甚至在1500亿以上),个人信息泄露是其主要诱因。据2016年2月发布的《加利福尼亚数据泄露报告》,在美国,信息泄露受害者中有67%的人成为诈骗案件的受害者,遭受到现实的经济损失,仅信息泄露带来的信用卡受骗损失就达30亿美元。  法律方面,最为典型的是精神侵

5、害如“人肉搜索”、“网络追杀令”、“私照流传网络”等。此类事件多不胜举,例如,从2006年的“铜须门”、“虐猫女”直到2013年的“埃及神庙到此一游”、“高中女生投河身亡”事件,2014年“地铁9号线男子摸女生大腿”事件,2015年的“成都女司机被暴打”事件,都因个人隐私曝光而产生悲剧后果和恶劣影响。中国网民甚至因此被《纽约时报》等冠以“网络暴民”的称呼。实际上,在美国类似的事情也不鲜见,2014年9月好莱坞爆发艳照门,百余位好莱坞当红女星的裸照被盗,通过互联网迅速传遍全球,给当事人造成巨大精神压力。随着大数据应用

6、的深入发展和开放数据库的广泛建立,“人肉搜索”、“泄露私照”的“暴民”举止必定会如虎添翼,越演愈烈。  正如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所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导致一种新的工业污染的产生,即“大数据污染”。即个人信息被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的过程中所造成的网络隐私问题泛滥成灾,已由“隐忧”逐步演变为“明忧”,亟待解决。与传统隐私相比,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的保护面临着更多的冲突和更大的挑战,无论对中国还是美国都是个难题。本文对中美保护个人隐私的法律现状作全面的对比研究,总结得失与启示。  二、中国对个人隐私的保护  在中国

7、,宪法和民法对隐私权有间接保护,却无直接规定。1990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次对公民的隐私权做出了司法解释,直到2010年7月开始实施的《侵权责任法》,在第2条和第36条分别对传统隐私权和网络隐私权的保护作了规定。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53条禁止国家机构的单位或个人,或者是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部门非法出售、提供或公开公民个人信息。  面对社交网络的深入普及,大数据应用的迅猛发展,以及和深入普及和公民网络隐私权不断遭到侵犯的现状,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2年12月28日通过《关于加

8、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而全面地提出保护公民的网络信息。《决定》共十二条,规定了侵犯个人信息的处罚办法,并对大数据时代网络服务提供者、其他企事业单位收集、使用公民电子信息的行为进行了规范。该《决定》是我国保护个人隐私信息最主要的一部法规,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国家保护能够识别公民个人身份和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电子信息。任何组织和个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