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婚嫁风俗大全

安溪婚嫁风俗大全

ID:12927236

大小:37.0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19

安溪婚嫁风俗大全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安溪婚嫁风俗大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安溪婚嫁风俗大全婚前礼仪卜采”俗叫“看采”。以前婚姻,但凭父母之命、煤灼之言,男家凭媒送来女家姑娘的年庚(写生时日月的红帖),放在厅堂,预卜“采头”。三、五天间没发生打破碗碟或不伏贴意外事故,生活顺利就算“好采”,便可托媒人向女家议婚。(其时,女家也必须“好采”)。 西坪、芦田等地有的男女青年,传统在茶园对歌,如: (男)仙桃出世在月内,仙女出世在天台。对面有娘恰利害,眼睛转轮伊就知。 (女)杨梅开花人不知,八月冬笋就出来。对面郎君阮无爱,眼睛免看这处来。而拒绝了“求爱”。还有: (男)杨梅开花无人知,“鸡髻”(鸡冠)开花结成排。娘子生好惹人

2、爱,好花也要努(贤)安排。 (女)日头起来红又红,借问郎君何处人?真实姓名共阮说,花蝶相爱心相同。在旧社会,通过对歌成婚,是县内的特殊风俗之一。  定聘俗叫“定着”,即订婚。青年男女既由媒说合。双方议定聘礼,即择日送采到女家订亲。  聘金原是礼节上的应酬。30年代前后,一般以三百元、二百元议聘。40年代,时币贬值,曾突升至五、六百元。1949年以后,提倡婚事新办,买卖婚姻匿迹。60年代后,聘金之风又渐盛。地区不同,议聘亦不同。小平坡乡村为一千至二千元;较山区六至八千元,个别边远山区突破万元。70年代前悟.除聘余外,还讲服饰、盘食和“见面礼”。

3、 请期俗叫“送¨头”。男家把择订的迎娶¨期,由媒通知史家。如有异议,须于十天或半个月内提出,另予协议,否则,就按时筹备,如期办喜事。  办盘俗叫“挑盘”。婚期既定,男家于婚期前三天或五天,备齐聘金并婚书、礼帖、礼盘到女家(清代婚节有大启、小启;民国后,简用“结婚证书”)。礼品一般以鸡酒、猪腿、线面、蓼花、糖品;有的加红蛋、米糍或面包。较富裕之家,常添山珍海味、’四色盘;有的加添该地的特产名茶。女家把盘担陈列厅堂上,点红烛,告祖先,宴亲邻,分送蓼花、糖品,即告人其女将出阁。女家收礼:猪腿要留蹄,物品成双留底。并另备“缘钱”(铅钱)、乌糖、姜母、

4、芋种、油麻、菜籽、大麦、火炭善.备用红纸包装或箍好,放来盘给挑回去,寄意“人未到缘先到”和“热焰”旺盛之意。  盘食之风,本两小担,四小担,变四大担。80年代后,长坑、感德等地,还要百斤猪肉、百斤冬米糍、百斤蓼花、百粒红蛋;龙涓地域要几百块大肉饼。各地习俗,盘担要成双,有时几十挑。挑盘的工力,女家要付红包,这天付多少,明天陪新娘来的“客仔”礼,男家要加倍送给。  二、娶  亲  嫁女  女家嫁女,要备六大项和七事。六大项就是:  人门缘份缘钱、乌糖、桔仔、冬瓜(置盘内随嫁)。’  衍传“威实”白短衣裤、四幅裙、乌巾、手巾、扇、纱灯、围身腰巾(

5、随嫁)、肚裙:内藏袋子,系在新娘怀腰问,袋子中放菜籽、芋头、姜母、油麻、泥孩儿、火炭、乌红白线各二粒;肚裙内又藏鸡翅连褪,猪骨连陶,鸡心、蛋一对。  闺房用具  火烘(火笼)、桩盒、脚桶(随嫁)、尿盆(新娘带入轿)。  纺织成家“绩筐”、梭仔、簿博、籀中、“祭管”1“栉1『”1铣禾苛苛葫锅用是0  添花剪做  剪刀、竹尺、针、线、乌布。  .  种鸡归宁  种鸡,雌雄一对.馒食百_二粒(归宁随带回)。  有的还备特等茶叶,有的传植特别品种茶苗随嫁,如乌龙茶中的9黄旦”,便是当年嫁女黄旦随嫁王耽培植的特种茶叶。  过去湖头的官宦家嫁女,除衣物首

6、饰外,还有田契和房内床桌等用具及棺木随嫁叫“满堂红”。  50年代,新婚姻法颁行,婚娶特简,嫁女不拘妆奁,有的还曾用锄头、棕蓑、大笠陪嫁,表示勤劳农作之意。  女家嫁女的七事:嫁前五事,嫁后两事(嫁女前的三、五天内)。  “哭缘”也叫“哭嫁”。女儿久在父母身边,现将生离,难免哭念惜别。也有因婚龄较低,一旦作人媳妇,要负其家“挨垄”(脱谷壳)、舂米、炊食、饲牲畜、织布等等繁重家务,一肚子埋怨而连哭带诉地“哭嫁”。母亲也在惜哭着女儿、寄望女儿嫁到男(夫)家好缘分。。“出门惜、入门笑”女嫁前的三、五天内,伯叔兄弟,各要煮一大碗丰厚佳点(点心)请嫁女

7、,表示惜别,叫“出门惜”;嫁女婚后初归宁,要备送一礼品和红包回馈,叫“入门笑”。“开面”嫁女出阁前几天,要请一个“福寿大姆”用纱线绞净面上的细毛,叫“开面”,也叫“挽面”,使面肤更白洁细嫩。  “上头”喜期的大清早,新娘先在娘家“上头”。作妈妈的和“送嫁嫂”帮同请来的“福寿大姆”,在“天公”灯下,八仙桌前,面向祖先,引“新娘”就座正位,送嫁嫂念:“坐得正,得人疼,坐得‘在’(牢),好夫婿。”大姆把少女额前两绺长发,连原有脑后的三把发,共五把,合梳成髻(俗语有句“三把头发五把梳”,即“结发”之意),系扎红髻索的髻心,别上笄针,带上金钗银插,穿上

8、耳环,佩上手镯、足环,穿上嫁衣、四幅裙,再披红袄,福寿大姆净手脸,便妆重用梳子在新娘发上稍梳三下,口中念“上头带笄是大人(‘及笄’)。大还大,小还小,是人媳妇免人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