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60流域开发建设

考点60流域开发建设

ID:1292128

大小:879.5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1-09

考点60流域开发建设_第1页
考点60流域开发建设_第2页
考点60流域开发建设_第3页
考点60流域开发建设_第4页
考点60流域开发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考点60流域开发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考点60流域开发建设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全国II卷)图2示意某河流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逐年变化。读图2,完成4~5题。图21.图中信息表明该河流2.比较1984年以来径流量和输出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流域内[来源:学_科_网]A.气候变暖、变干的速度日益加快B.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效益显著C.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D.水资源总量呈流动式下降【答案】B【解析】通过图像可以明显看出1984年以后输沙量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因为河流的含沙量变化与植被有关,故选B。5.(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单科卷)下列因素中,可能使长江三角洲滩涂遭受侵蚀与海岸线后退的是①上游输沙量降低②风暴潮频发③长江径流量加

2、大④海平面上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C【解析】长江径流量减少,导致入海水量减少,海水对三角洲滩涂的侵蚀明显,海岸线后退。图4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1973~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7~8题。6图4图例前期(1973—1990年)后期(1990—2002年)-40000-30000-20000-100000100002000030000水田旱地林地灌丛草地建设用地裸岩地.(2009年高考山东卷)关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B.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C.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D.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

3、是减少的【答案】D【解析】耕地在图中表现为水田和旱地,水田前期减少11000公顷,后期增长约6000公顷;旱地前期增长约26000公顷,后期减少30000公顷,它们都是减少的大于增加的,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7.(2009年高考山东卷)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而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①林地②灌丛草地③建设用地④裸岩地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B【解析】要求“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而能反映生态状况的是绿地(林地和草地)及裸岩地,体现“由退化趋于好转”,即绿地前期减少、后期增加,裸岩地前期增加、后期减少。【考点定位】①坐标图判读;②区域生态环境变迁

4、。8.(2009年高考广东地理单科卷,32)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1600mm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和下列资料,回答(1)~(5)题。(共15分)资料一:见图15。江宜昌成都攀枝花河流流域界线城市磷铁煤天然气石油 图15长江上游流域概况示意图N长重庆宜宾贵阳资料二:见图16。资料三:见图17。中覆盖度草地(17.03%)图16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构成图17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与地形坡度的关系>25°15~25°8~15°5~8°<5°010203040蔬林地(21.55%)旱地(47.97%)其它(1.43%)灌木林地(5.98%)有林地(2.54

5、%)高覆盖度草地(3.50%)面积比例(%)(1)长江上游流域的优势自然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分)(2)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________;在地形坡度5°~25°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________。(2分)(3)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________多选题,填选项字母):(3分)A.植物种类增加B.土壤肥力降低C.涵养水源能力下降D.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E.增加降水量,引发滑坡、泥石流(4)分析影响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3分)(5)提出该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4分)【答案】(1

6、)水资源  水能资源  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森林资源)(2)旱地  增大(3)B C D (4)自然因素:①降水 ②地形坡度 ③土质条件 ④植被状况(5)治理对策:①保护植被 ②退耕还林还草 ③建设水土保持工程 ④实施生态移民 ⑤调整产业结构。【解析】(1)结合图15中的图例信息及其分布,可以得到长江上游流域的优势自然资源。(2)从图16中可知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旱地47.97%,从图17中可知,注意是在地形坡度5°~25°范围内,不是全部坡度,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增大。(3)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土壤肥力降低、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和泥沙淤积

7、河道和湖泊,对植物种类会减少,不会增加,会引发滑坡、泥石流,降水量不会增加。(4)注意是回答影响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不能多答人为因素,该区域是我国西南地区,降水量大,地形坡度大,土质条件相对疏松,植被覆盖率较低,这些都容易导致水土流失。(5)此问结合第(4)问的自然原因和该区域的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流域开发及综合治理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结合区域地理知识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