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律监督权的重新配置与法律监督机制的创新(范本)

论法律监督权的重新配置与法律监督机制的创新(范本)

ID:12920417

大小:111.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07-19

论法律监督权的重新配置与法律监督机制的创新(范本)_第1页
论法律监督权的重新配置与法律监督机制的创新(范本)_第2页
论法律监督权的重新配置与法律监督机制的创新(范本)_第3页
论法律监督权的重新配置与法律监督机制的创新(范本)_第4页
论法律监督权的重新配置与法律监督机制的创新(范本)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法律监督权的重新配置与法律监督机制的创新(范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法律监督权的重新配置与法律监督机制的创新论法律监督权的重新配置与法律监督机制的创新一、问题的提出“法律监督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法律监督是指国家机关、组织、人民群众对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察和督促。狭义的法律监督是指检察机关对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察和督促”。广义的法律监督根据监督主体不同可以分为国家监督(又称国家机关的监督)和社会监督两大类。国家监督包括权力监督(或称人大监督)、行政监督、检察监督和司法监督四个方面,其中行政监督主要指行政机关的内部监察,司法监督主要指司法审查。因此,我国的权力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和行政机关都不同程度

2、地拥有法律监督权,在这种法律监督权分配格局下的法律监督机制的效果如何?毋庸讳言,不尽如人意。法律监督乏力、法律监督缺位是我国法制建设中的一个由来已久的伤痛。自上个世纪末以来,相关国家机关在其改革中,就涉及法律监督方面的工作也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改进,比如:1993年9月,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加强对法律实施的检查监督的若干规定》;201X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法(草案)》经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初步审议;201X年3月9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吴邦国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指出:继续

3、把监督工作落到实处,监督法已列入201X年计划安排审议的立法项目。最高人民法院于1999年10月20日制定公布了《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确定的39项改革任务,并于201X年10月26日发布了《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涉及8个方面的50项法院改革措施,两个纲要都包括改革和加强人民法院内部监督和接受外部监督的各项制度,完善对审判权、执行权、管理权运行的监督机制等内容。WWw..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1X年1月10日通过了《检察改革三年实施意见》,并于201X年9月20日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检察改革的三年实施意见》,确定了增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能力,深化检察改

4、革的主要方向。不难看出,这些改革举措,都是各自为阵,着眼于本机关的法律监督工作和职责的改进,虽然这无可厚非,但这毕竟是局部的、浅层的、非系统的作法,我们应该着眼于整个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制的建立健全,站在整体的、全局的高度,从国家政治体制、权力结构层面上审视,找出制度根源上的弊病并加以解决,从面建立起一个科学的、符合国情的、富有实效的法律监督机制,这是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只有在这样的国家法律监督机制的整体架构内,各相关国家机关的法律监督工作的改进才有一个统一基础、指针和方向,否则,如果国家法律监督机制在整体上的缺陷没有解决,那么各相关国家机关在这方面的改革很难

5、深入下去,国家法律监督的困境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改观。而在理论研究方面,多停留在法律监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层面上,或者仅就法律监督机制的某一具体缺陷提出修补、完善的意见,虽然人们也认识到法律监督机制的缺陷存在着政治体制上的原因,但不少人认为只有实行“三权分立”才能解决,而忽略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所具有的优越性,其实通过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本身也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且更符合中国的现实。基于此,本文试从法律监督权的重新配置上入手,对我国法律监督机制提出一点制度上创新的构想。二、我国法律监督机制的缺陷本文所称的“法律监督机制”,是指以权力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和行

6、政机关为监督主体所形成的法律监督有机整体和运行体制。我国目前的法律监督机制从总体上看,其缺陷可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权力机关的法律监督权虚化人大的监督权一般分为法律监督权和工作监督权。人大以其主体的最高性与权威性而居于法律监督机制的核心,是其他国家机关法律监督权的来源,人大法律监督作用的正常发挥是协调、监控其他国家机关正常、有效进行法律监督工作的基础和保障,直接关系个整个法律监督机制的运行。人大法律监督权的虚化导致了整个法律监督机制的乏力。人大法律监督权的虚化表现在以下几点:1、在立法监督上主要表现在:(1)违宪审查制度的缺失;(2)虽然《立法法》规定了对

7、违反宪法、抵触上位法及不适当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的审查程序,但没有细化、过于笼统,不便于操作,使得监督流于形式;(3)行政机关的立法监督权(《立法法》规定上级政府有权改变或撤销下一级政府的不适当规章)与人大的立法监督权之间的协调缺乏切实可行的制度安排,往往损及人大的知情权力,从而无从监督。2、在执法监督上主要表现在:(1)人大法律监督与行政机关内部监督,一方面存在职能重叠,另一方面两者关系没有法定化、制度化,没有协调和沟通的渠道;(2)非立法性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没有制度上的安排,抽象行政行为可分为立法性抽象行政行为(即行政

8、立法行为)和非立法性抽象行政行为(即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