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国考申论范文点评之四:大学生就业

2011国考申论范文点评之四:大学生就业

ID:12905728

大小:25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9

2011国考申论范文点评之四:大学生就业_第1页
2011国考申论范文点评之四:大学生就业_第2页
2011国考申论范文点评之四:大学生就业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1国考申论范文点评之四:大学生就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华教育官方网站:山东公务员辅导网(www.sdgwyfd.com)公考之家论坛,免费公考资料下载!万华:公考传奇缔造者!万华:公考培训黄埔军校!  【背景材料】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就业总量压力大。参考各种统计数据,2009年大学毕业生和往届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加上由于国际金融危机下岗的农民工,总数突破了1000万;二是结构性矛盾大。近十年来的扩招,造成高校硬件规模极具膨胀,而相对应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等软件建设严重滞后,有的专业和市场需要根本无法衔接。学历层次与社会需求也不对称

2、;三是心理预期差距大。大学生就业心态“高居不下”,依赖性强,眼高手低是当前许多大学毕业生的真实写照,“精英意识”根深蒂固,过大的抱负和期盼造成了就业心理预期与社会需求差距巨大。  【题目】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多次出现就业难的状况。这种状况的出现不只是教育体制存在的弊端造成的,还有大学生就业观、择业观的问题。请你针对背景材料中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整理自己的思考,写一篇策论文。  要求:思路清晰,对策切实有效,语言通顺流畅,字数不少于1200字。  【范文】在象牙塔和商海间连线助大学生画出人生彩虹  大

3、学这座美丽的象牙塔,它就像谜一样牵动着无数颗学子的心。时光荏苒,恰似昨天相逢,当他们满怀憧憬、带着梦想走出大学校门时,一个严峻的现实摆在他们面前:失业。“失业”似乎是对那些国企、集体企业下岗职工而言的,如今何以冠在他们头上?又是什么让他们加入到这个失业群体之中呢?  看着周围大学生们在求职路上的奔波与忙碌,那种憔悴不堪的身影和饱尝艰辛的无奈不禁引起了我们对教育体制的深思。现在,我国的教育体制、教育方式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一些高校无视社会需求,在学校仍旧进行一种“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主”的封闭式教育,而忽略“以社会为导

4、向”进行一种能力型、实践型的教学培养,这种割断与社会的联系、盲目的培养方式往往使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学实、水平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导致其在就业市场上不能顺利就业而失业。同时,大学生就业人数的增加与就业岗位之间的短缺也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很多毕业生存在着“非大城市、非高收入、环境不好不去”的错误就业观念,这往往使他们在就业门前徘徊不前,在竞争中一直处于不利的地位。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还给他们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国内最大的公务员面试

5、实训基地,2010年公务员面试传奇缔造者!●网址:http://www.sdgwyfd.com电话:(0531)81670288/81670289Page3万华教育官方网站:山东公务员辅导网(www.sdgwyfd.com)公考之家论坛,免费公考资料下载!万华:公考传奇缔造者!万华:公考培训黄埔军校!  首先,要加强教育体制改革,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接轨。高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应该以社会、市场为需求来培养人才,而不是切断他们之间的联系进行一种封闭式的教育。为改变当前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高校应树立科学的

6、发展观,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并且要建立科学的评价、分析和预测体系,把握社会实时经济走势和就业市场的变化情况,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基础,开设专业、设置课程,不断地改革教育内容、教学观念,从而达到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目的。  其次,要推进素质教育建设,优化人才结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市场的需求是多样性的,不同岗位对学生素质有着不一样的需求,如果高校培养出的学生动手能力差、心理素质低、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必然会导致他们在求职过程中碰壁,在人才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处于一种劣势状态。因此,高校要加强素质教育建设,优化人才结构

7、,在日常学习中就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增加社会实践经验,使其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第三,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现在,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长、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从2002年开始,高校毕业生连年大规模增加,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212万,2004年达到280万,2005年达到338万,2006年达到413万,2007年达到495万,现在已多达559万,而与之相应的就业岗位确迟迟不见上涨,无法与就业人数相协调发展。而且大学生就业高峰与全社会的就业高峰相重叠,不利于毕业生的就

8、业工作。因此,国家、地方、教育部门要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完善就业市场机制、健全就业信息服务体系,以疏导毕业生人数与就职岗位间的矛盾,缓解当前就业难、压力大的问题,为毕业生提供一个统一规范、和谐健康的就业市场秩序。  第四,积极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多方式的灵活就业。目前,很多大学生存在着去大城市、环境好、高收入的部门就业的错误观念,从而导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