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897757
大小:6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9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199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灌区末级渠系工程改造的思考王 婧(山西省汾河灌溉管理局 030900)摘要:末级渠系(包括斗、农渠系)改造是灌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群管渠系体系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着灌区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文中对灌区末级渠系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现状进行探讨,结合末级渠系改造试点地区效益分析,提出了灌区末级渠系建设组织形式、工程规划、设计以及工程造价控制等方面若干建议。关键词:末级渠系改造,存在问题,建议中图分类号:TV672文献标识码:B0引言为应对国际金融海啸的冲击,根据国家扩大内需增加基础建设工作安排,对灌区建设资金进行政策性调整,以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
2、条件,大力推进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近十年来中央和地方已投入了大量资金对大中型灌区的骨干工程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此次末级渠系改造是新时期加快灌区建设的深化。目前灌区突出问题是与骨干工程配套的末级渠系和田间工程建设严重滞后,制约了骨干工程的工程效益充分发挥。所谓末级渠系,是指灌溉系统中斗、农级渠系工程,其工程状况对于灌区整体灌溉效益的发挥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研究灌区末级渠系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灌区渠系改造,提高输水效率,是保证灌区正常运行和促进灌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1末级渠系工
3、程存在的主要问题1)工程建设标准低,灌溉基础设施配套差。灌区斗、农渠系约80%的灌溉设施建于上世纪50~70年代,由于历史局限性在当时经济社会条件下,工程建设多为边规划、边设计、边施工,采取农建形式,通常总体规划不成熟,渠系布置不合理,大量渠道和建筑物长期配套不齐,而且设计标准偏低,工程施工技术标准低,病险隐患多。2)工程管理养护不到位,灌排设施老化损坏严重。长期以来,由于不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造成灌区功能和性质模糊,资产权属不清,工程管理维护责任难以落实,斗农渠监管不到位,加之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改造及井灌面积扩大等客观因素影响
4、,大多水利设施老化破损,超期服役,带病运行,渠道渗漏严重、渠系布置混乱,致使不少斗渠下游无法行水,有的甚至被摊平耕种,“断、毁、残”等现象十分突出。3)斗农渠系调度管理混乱,水资源浪费严重。农业灌溉时,斗、农渠上游漫灌,下游无水可引,由于灌溉保证率过低,局部地区甚至毁渠弃灌,导致灌区内上下游用水矛盾突出,以上现象造成灌区长期达不到原设计灌溉面积,有的地区过量抽取地下水形成漏斗。此外,由于以亩计征的收费方式,对农户用水没有约束力,土地不平整或者跑水漏水不控制,随意扒口放水现象时有发生,水资源浪费严重,导致用水效率和效益不高。4)管理主体缺位,
5、末级渠系改造投入不足。农村经营体制改革以来,由于农村集体组织的职能发生变化,致使末级渠系管理主体缺位,特别是一些跨村组、跨乡镇的工程更是无人管理。灌区长期供水水价偏低,水管单位入不敷出、负债运行,无法直接实施末级渠系改造。乡村也因取消农民自筹而无力管理,群众的公益性观念淡薄,不愿投入资金,致使末级渠系成为投资真空。5)群管组织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终端水费附加不合理收费。为了明确末级渠系管理主体,解决末级渠系管理主体缺位问题,大多地区在供水过程中初步形成了管理所→用水者协会(或专业浇地队)→用水户的管理模式。现有灌溉收费方式是灌区对协会(或专业
6、浇地队)采取以斗口方量计征,协会由于斗渠以下渠系缺乏控制性工程和量水配套设施,通常水费以亩计征,其费用构成通常由工程维护费用、管理人员报酬和搭车收费组成,一般渠系维修的用工和收取费用以及管理人员报酬按灌溉面积分摊到水费中收取。由于大多农民用水组织管理不规范、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缺少必要的管理经费,群众在末级渠系管理中的主导地位未能充分发挥,导致群众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不高,大多群灌区各项政策不清,对各项费用使用途径不明。通常对基层村社管水组织加收费用缺少监督,基层村社管水组织在加收部分不合理的费用,有的还将村组其它收费摊派在水费中一并
7、收取;有的村社把配水作为一种手段,将行政事业性收费搭在水费上一起收取,这些搭车收费造成水价、水费偏高,加重农户开支负担,出现农户浇不起水,或尽量减少灌溉次数,致使农业生产减收,农民收入降低。2末级渠系改造试点工程效益分析根据全国末级渠系改造试点工作安排,各地在进行节水改造过程中探索性开展工作,初步建立了新型终端渠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末级渠系改造和终端水价改革作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提高灌概水利用效率,促进节约用水。通过对斗渠以下工程的改造,渠道防渗配套工程的实施,项目区末级渠系灌溉水利用率大幅提高,显著改善了现有工程状况
8、,减少了末级渠道在输水过程中的渗漏损失。通过完善计量设施,初步解决了计量不清的问题,提高了用水的透明度。2)稳定灌区的灌溉面积,有效增加粮食产量。通过灌区的试点项目建设,稳定扩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