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89468
大小:348.0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7-11-09
《昌平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昌平区“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规划昌平区“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规划北京市昌平区环保局2昌平区“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规划序言“十二五”时期是巩固生态示范区建设成果并转向全面创建生态建设示范区的重要阶段,是全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更新升级的重要时期,是确保2020年实现昌平新城规划确定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目标的关键时期。为促进昌平区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昌平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和《北京市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制订昌平区“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规划。《北京市昌平区“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旨在协调“十
2、二五”时期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努力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开放包容的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奠定良好环境基础。本规划的主要依据:《昌平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北京市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北京市关于昌平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一、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战略机遇(一)“十一五”时期环境保护工作成绩显著环境投资显著增加。“十一五”前期,昌平区环境保护投资达到1
3、8.55亿元,年均环保投资指数为2.56%。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河道综合整治、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集中供热工程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均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并完成了年度计划,城市环境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污染防治能力进一步增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十一五”末,昌平区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指标由2004年的68.4%达到2010年78.9%,呈现逐年提高的态势;工程项目的实施有效治理了区域环境,减轻了水环境污染,使水源得到了保护,城市地表水环境状况有一定改善,温榆河土沟桥监测断面COD年平均值由2005年的95mg/L降至2010年的44.7mg
4、/L,达到北京市出境断面50mg/L的水质控制要求;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比十五末分别下降了0.8分贝、2.4分贝。环境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建成污水处理设施218座,其中集中污水处理厂4座,分散污水处理设施214座。全区集中污水处理能力提高到10.05万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由55%提高到85%以上;建成了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23座,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绿地面积达到5353.66公顷31昌平区“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规划;城市环境承载力不断增强。在南口镇李庄、百善镇上东廓、兴寿镇上西市等村建成沼气集中供气站5处,在崔村镇香堂、阳坊镇四家庄、流村镇等村
5、建成秸秆气集中供气站4处。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十一五”期间,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能源消耗总量年均增长9.5%以上。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同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了持续下降。2010年,全区二氧化硫排放量10600吨,比2005年(11755吨)下降了9.8%;全区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993.5吨,比2005年(10667吨)下降15.69%。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完成了北京市总量控制任务。环保监管能力进一步加强。“十一五”期间,昌平区环保机构设置不断完善,环保队伍逐渐壮大。在全市率先组建成立了东小口、回龙观、沙河、城区直属、小汤山、南
6、口监察大队,形成了由1支监察支队和6支监察大队组成的“1+6”环境监察网络体系,推动了环境监察机构和监管重心向基层延伸。建立了“党委政府领导、人大政协监督、环保部门统一监管、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良好运行机制。狠抓队伍素质和机关效能建设,成立了法制检查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定期聘请专家开展法制讲座,环保执法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多次开展“饮用水源保护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对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下水源保护区内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的工业企业、加油站、油库、医院进行现场检查。开展了以京密引水渠、十三陵水库为重点的地表水环境质量监管工作,增加了监测断面和监测频率,定
7、期对水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对重点工业污染源、集中饮用水源周边、供水设施和水源保护地、集中污水处理厂开展了定期检查。生态保护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十一五”期间,昌平区按照“政府组织、专家指导、社会兴办”的建设方针,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体现特色”的基本原则,以绿化造林、工程整治和预防保护相结合,全面推进林业生态体系的建设。结合区域环境资源优势,逐步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打造有机农业新亮点;培育特色农产品,推动优势产业发展;依托自然环境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围绕特色果品、养殖发展山区休闲产业。“十一五”期间全区退耕还林5万亩,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