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的启示——论“寻找”主题下卡夫卡与余华小说创作的异同

寻找的启示——论“寻找”主题下卡夫卡与余华小说创作的异同

ID:12887053

大小:40.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7-19

寻找的启示——论“寻找”主题下卡夫卡与余华小说创作的异同_第1页
寻找的启示——论“寻找”主题下卡夫卡与余华小说创作的异同_第2页
寻找的启示——论“寻找”主题下卡夫卡与余华小说创作的异同_第3页
寻找的启示——论“寻找”主题下卡夫卡与余华小说创作的异同_第4页
寻找的启示——论“寻找”主题下卡夫卡与余华小说创作的异同_第5页
资源描述:

《寻找的启示——论“寻找”主题下卡夫卡与余华小说创作的异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寻找的启示——论“寻找”主题下卡夫卡与余华小说创作的异同寻找的启示——论“寻找”主题下卡夫卡与余华小说创作的异同寻找的启示——论“寻找”主题下卡夫卡与余华小说创作的异同寻找的启示——论“寻找”主题下卡夫卡与余华小说创作的异同寻找的启示——论“寻找”主题下卡夫卡与余华小说创作的异同寻找的启示——论“寻找”主题下卡夫卡与余华小说创作的异同寻找的启示——论“寻找”主题下卡夫卡与余华小说创作的异同寻找的启示——论“寻找”主题下卡夫卡与余华小说创作的异同寻找的启示——论“寻找”主题下卡夫卡与余华小说创作的异同寻找的启示——论“寻找”主题下

2、卡夫卡与余华小说创作的异同寻找的启示——论“寻找”主题下卡夫卡与余华小说创作的异同寻找的启示——论“寻找”主题下卡夫卡与余华小说创作的异同寻找的启示——论“寻找”主题下卡夫卡与余华小说创作的异同寻找的启示——论“寻找”主题下卡夫卡与余华小说创作的异同寻找的启示——论“寻找”主题下卡夫卡与余华小说创作的异同第8卷第6期2010年12月西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outhwestAgricultur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Vo1.8.No.6Dec.20l0寻找的启示论”

3、寻找”主题下卡夫卡与余华小说创作的异同张海艳(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400715)摘要:”寻找”作为现代主义重要的文学母题之一,卡夫卡和余华均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叙事.笔者就以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与卡夫卡的《城堡》为例,从寻找主体,寻找原因,寻找过程,寻找结果等方面,分析这两位作家在相同主题下创作的异同,深入挖掘其”寻找”的意义.关键词:余华;卡夫卡;寻找中图分类号:1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379(2010)06—0165—04在世界文坛上,卡夫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称为”现代文学之父”,荒诞派,新小说派,存在

4、主义文学,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等文学流派竞相视他为自己的鼻祖.他那独特的创作,任凭时空的转变,依然有着无穷的魅力,润泽了无数的文学后来者.其中,就包括中国当代先锋作家——余华.1986年春,余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卡夫卡的创作,随后他不禁惊叹:”《乡村医生》让我感到作家在面对形式时可以是自由自在的,形式似乎是’无政府主义’的,作家没有必要依赖一种直接的,既定的观念去理解形式.在某种意义上说,作家完全可以依据自己心情是否愉快来决定形式是否愉悦.在我想象力和情绪力日益枯竭的时候,卡夫卡解放了我.使我三年多时间建立起来的一套

5、写作法则在一夜之间成了一堆破烂.”…可见,卡夫卡给予了他写作形式方面的启示,促使他开始使用一种”虚伪”的形式来创作.余华说:”这种形式背离了现状世界提供给我的秩序和逻辑,然而却使我自由地接近了真实.”正是在这种美学观念影响下,余华创作出了他的成名作《十八岁出门远行》,由此也开启了他小说创作中的”寻找”主题,传达出他对人的生存的观察与思考.其实,”寻找”作为现代主义重要的文学母题之一,卡夫卡早在《城堡》,《审判》,《美国》等作品中,加以了大量阐释,表达着他对人生,存在的感悟.那么,这两位作家在这相同的主题下的创作有何异同呢?本文就

6、试图以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与卡夫卡的《城堡》为例,从寻找主体,寻找原因,寻找过程,寻找结果等方面对此进行多角度的分析,深入挖掘”寻找”的意义.一,寻找的主体:虚拟化中的学习者与被围困者既然是寻找,当然就必须有寻找主体.当人面临陌生的事物,环境,问题的时候,他会产生一种自觉的认知意识,并进一步付诸行动.人就成为了寻找的主体.在余华与卡夫卡的叙事文本中,寻找者处于一种非现实的虚拟情境之中,与现实保持着距离.叙事者既没有对他们的外在形象展开细致描绘,也没有对他们的内在性格进行详细说明,打破了小说这种叙事文学着眼于人物形象塑造的固定

7、模式,强化了人物的虚构性,符号化.因此,形象本身具有了不确定性,拓宽了人物的象征意义.这一点在人物的名字上就有明显的体现.”塑造人物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给人物命名.每一个‘称呼’都可以使人物变得生动活泼,栩栩如生和个性化”.同时,名字还是人的社会性的重要体现.然而,卡夫卡在创作中却大量地简化了人物的名字,要么用字母来代替,要么用一个身份指代(如《乡村医生》,《饥饿艺术家》等),消解了名字的用途.《城堡》的主人公只用字母”K”来指代,轻易地将人物符号化了.余华则惯用内聚焦的视角,忽视名字,用”我”来代替,《十八岁出门远行》便是如此.这

8、些寻找者都被虚拟化了,从某种层度上看,人物缺失了社会层面的某些真实性.可是余华和卡夫卡都在超越生活表象的基础上,赋予了他们另一种真实——内心的真实.这种真实来自于作者自身对生存的真切体悟与感受,将之赋予被叙述者,从而使他们能够在抽象之中具有了隐喻的意义,蕴藏着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