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浪无主的精神病人救助管理办法的探索.doc

对流浪无主的精神病人救助管理办法的探索.doc

ID:12868631

大小:18.6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9

对流浪无主的精神病人救助管理办法的探索.doc_第1页
对流浪无主的精神病人救助管理办法的探索.doc_第2页
对流浪无主的精神病人救助管理办法的探索.doc_第3页
对流浪无主的精神病人救助管理办法的探索.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对流浪无主的精神病人救助管理办法的探索.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流浪无主的精神病人救助管理办法的探索  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和民政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实施细则》),这是救助管理工作的制度性变革,把以前强制性的收容遣送变革为群众自愿性求助,政府无偿性救助,更体现了政府的人文关怀,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从此我国的救助管理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但在《救助管理办法》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其中对流浪无主的精神病人的救助,成为了各级政府部门最为棘手的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环境的

2、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地方政府把城市建设、市容面貌作为城市经济的一张名片,作为城市改革开放和招商引资的硬件条件,环境优美的城市,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于是各级卫生城市、县、镇(村)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而流浪在大街小巷的无主的精神病人无疑是创建各级卫生先进的拦路虎,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和谐因素。   流浪无主的精神病人和普通的流浪乞讨人员有区别,救助的难度更大。根本原因是精神病人他无民事行为能力,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无法表述自己的真实身份,无法讲清家庭住址,这对救助管理部门实施救助以后,在通知家属或单位接回、安置上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使精神病人流浪街头而得不到及时的

3、救助原因有四:   第一、救助管理不到位。新型的救助管理秉承自愿受助的原则,救助管理站不得强迫和限制受助人员进入和离开救助管理站。据此,有些救助管理站片面、狭隘地理解《救助管理办法》,机械地执行救助管理制度,强调街头流浪乞讨的精神病人的救助服务与己无关,将救助管理工作局限在仅为自愿上门求助的困难群众提供服务。往往是守株待兔式地工作,过分依赖公安等部门的告知、引导和护送,致使流浪无主的精神病人的救助管理和救助服务出现空白。   第二、救助体系不健全。根据《救助管理办法》第五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和其他有关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发现流浪乞讨人员的,应告知其向

4、救助站求助,对其中的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其他人员,还应当引导、护送到救助站。《救助管理实施细则》第五条规定,对因年老、年幼、残疾等原因无法提供个人情况的,救助站应当先提供救助,再查明情况。对流浪无主的精神病人,目前很多的救助站采用的方式是由发现机关送精神病医院进行先救治,然后由救助站进行甄别、鉴定,通过询问、查询、核实,对符合救助管理救治条件的再进行救助。这无疑将精神病人的救助推给了发现机关和精神病院。这样就出现了街头流浪的精神病人只要没人护送,就出现了无人管的局面,听之任之。   第三、对流浪无主的精神病人的救助,应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救助

5、。国家虽然没有颁布明确对流浪无主精神病人救助的法律法规,但任何措施和办法都必须遵守国家法律,以尊重管理对象的权利为前提。根据2004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的精神,精神病人要经过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对精神疾病患者责任能力进行评估后,按照法律程序处理需强制住院患者的有关问题或有关案件的问题,加强对经鉴定无责任能力的精神疾病患者的监管和治疗工作。有条件的政府,应成立精神病鉴定工作委员会,鉴定工作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确保鉴定科学、公正,保护精神疾病患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对流浪无主的精神病人一

6、经发现,未鉴定之前进行强制治疗,是不符合法律法规的。   正确的工作流程应为:将精神病人和智障人员区别开来,公安、城管部门接到群众举报或在公共场所发现流浪的无主精神病患者直接送到由卫生局、精神病医院、司法、残联等专家和人员组成的精神病鉴定工作委员会,经精神病鉴定工作委员会鉴定是精神病患者的由精神病医院收治,经鉴定为智障人员的转送救助管理站救助。原创,尽在知音www.wm338.com网。   第四、流浪街头的精神病人的救治经费严重不足,阻碍了对精神病人救助工作的开展。精神病人的救治不同于其他病人,他需要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病人的治疗费、生活费和护理费也是一笔

7、巨大的开支。一般城市的精神康复医院主要承担了市区城镇户口的“三无”(无依、无靠、无经济)精神病人的收养、治疗任务,其治疗经费由其户口所在地的县区政府负担。而财政将救助管理经费(包括机构经费和专项救助经费)在年初进行划拨。以我市为例,市精神病院对“三无”精神病人的救治经费每年仅3万元左右,这不仅要包括救治以前遗留在院内的精神病人,还要救治辖区内新发现的精神病人。从2004年起,市精神病医院已经改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福利都难以得到保证,更无经费弥补收治“三无”人员的经费补贴。因此,对于外地涌入的流浪无主的精神病人,则无能为力。   要彻底解决流浪无主的

8、精神病人的救助问题,真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