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859365
大小:5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9
《司友甫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司友甫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超重与失重》的教学设计方案 司友甫一、教学设计 (一)、设计学生分组实验 由于课本课文中,只有超重、失重、完全失重三个结论,既没有教师的演示实验,更没有学生的分组实验,而很多学生对超重、失重、特别是完全失重缺乏感性认识,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坡度太陡,不利于学生顺利地去认识现象,建立概念,以及应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鉴于此,我设计了三个学生分组实验和一个教师演示实验. (二)学生分组实验的准备 为了让学生观察到明显的超重和失重现象,通过多次筛选,确定了弹簧秤下悬挂钩码的最佳方案.为了解决超重、失重
2、现象越明显,钩码越容易脱离弹簧秤悬钩的问题,我把钩码用线栓在了弹簧秤的悬钩上.为了让学生认识完全失重现象,我设计了用一根短线两端分系螺帽的装置来进行模拟演示,即用一颗螺帽来表示重物,另一颗螺帽表示弹簧秤,通过观察分析短线是否有形变,来认识完全失重条件下,用弹簧秤是测不出物体所受重力的,这就解决了直接用弹簧秤演示,指针反弹快不易观察且容易损坏弹簧秤的问题.最后设计了一个教师的演示实验:水袋下落漏水停流,并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短线两端分系螺帽的下落与水袋下落漏水停流这两个实验间的内在联系,加深了对完全失重现象的理解. (三)进行分组实验的意
3、义 1.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因,总结出物理概念并将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懂得:依靠自己的努力是可以探索并掌握新的知识的,从而树立持久的学习信心.更重要的:在实验、观察、总结的过程中,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感受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从近期来看,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从长远发展来看,可以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 2.通过进行学生的分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使学生各项素质的提高落到实处.
4、3.通过进行学生的分组实验,抛弃了哪种由教师分析总结并得出结论的传统的教学模式,科学的合理的探索随堂实验课这种教学模式所遵循的一般规律. 二、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知道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3.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4.探索物理随堂实验课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重点: 超重和失重概念,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以及知识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1.对完全失重概念的理解. 2.在超重和失重的条件下,物体的实重不变.
5、 (四)教学器材: 弹簧秤和钩码各33个,细线两端分系螺帽的装置33具,透明塑料水袋一个、锥子一把,尺子一把.高级中学物理试验课本66本. (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索、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Ⅰ.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牛顿第二定律F=ma说明了哪三个方面的问题? 生:①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②质量一定的物体,F恒定则a不变,F变则a变,F消失则a随之消失.③F=ma是矢量式,应用时须先规定正方向. 师: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两个问题:①我国在2003年10月15日成功发射了“神州5号”载人卫星,那么,人们常常谈及的超重和
6、失重究竟是怎么一回事?②为什么心脏病人不宜乘座飞机去旅行?为了弄清这两个问题,我先请同学们来做一个实验,实验的要求是:先记住钩码静止时,弹簧秤的读数和弹簧秤指针的位置,此时弹簧秤的读数就等于钩码的重力大小.再让弹簧秤和钩码一同竖直向上做加速直线运动,请注意刚开始运动的瞬间,指针是向上移动还是向下移动? Ⅱ、新课教学 学生分组实验1观察超重现象 板书课题:四、超重和失重 生:指针下移,说明读数变大. 师:这种弹簧秤的读数大于钩码实际重力的现象我们就叫它为超重现象. 板书:1.超重(1)现象 师:为什么钩码加速上升时,弹簧秤
7、的读数会变大呢?若没钩码质量为m,竖直向上运动的加速度为a,那位同学能用牛顿第二定律来对钩码进行研究,分析弹簧秤的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 板书:(2)分析图1 引导生答:弹簧和钩码受力分析如图1,由牛顿第三定律有:弹簧秤的读数F′和钩码所受弹力F是等大反向的.板书:F=-F′F-mg=maF=mg+ma(1) 引导学生得出: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本身的重力. 师:人们常把弹簧秤称出的读数F′称为视重,mg称为物体的实重,则视重和实重谁大? 生:视重大. 师:若把弹簧秤变为升降机中的磅秤,板书图2
8、,已知升降机与人和磅秤具有向上的相同的加速度a,人的质量为m,哪位同学能参照上面的分析直接得出磅秤的读数? 生A:板书:N′=-N,N=mg+ma说明人对秤的压力大于人的实际重力,视重N′大于实重mg. 师:哪位同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