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 水泵房施工吸水小井、壁龛安全技术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目录1330水泵房施工吸水小井、壁龛安全技术措施1一、概况1二、支护方式及参数的选择1三、施工顺序1四、吸水小井施工方法1五、安全质量管理2六、安全技术措施4(一)、施工安全技术措施4(二)、炮掘作业安全技术措施5(三)、处理拒爆安全技术措施6(四)、煤与瓦斯防突安全技术措施7七、煤与瓦斯突出预兆7八、透水征兆7九、避灾路线8十、附图81330水泵房施工吸水小井、壁龛安全技术措施一、概况冬瓜凹煤矿1330水泵房担负着二采区疏排水任务,吸水井是水泵房的附属工程,由二个圆形井组成,井深3m,吸水井分别与主、副水仓相连通。二、支护方式及参数的选择该工程永
2、久支护为浇筑C20混凝土支护,水泥为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沙子:石子1:1.6:3.4(重量比),水灰比0.52,碎石粒径15~40mm。三、施工顺序在施工劳动组织上,由掘进一队负责施工,负责人瞿广宏。施工顺序:从水泵房开口进去转向往里3m施工1号吸水井壁龛;从管子道落平点往水泵房5m为边施工2号吸水井壁龛。吸水井壁龛深度为2.5m,采用U型棚支护,断面形状为直墙半圆拱型,净断面积:7.69㎡,毛断面积:8.16㎡。净高:2.8m,毛高:2.95m;净宽:3.2m,毛宽:3.5m。矸石由人工装入1.5t矿车。壁龛施工结束后,施工吸水小井,形
3、状为圆形,深度:3m,半径:0.6m,浇灌厚度:0.2m,净断面:1.13㎡,毛断面:2㎡。四、吸水小井施工方法(1)钻爆法掘进:采用2部YTP-28型风钻,湿式打眼。(2)使用1.5t标准矿车运输。(3)永久支护:掘进施工结束,从吸水井底板开始自下而7上分层立模、浇筑混凝土。在地面预制好木质模板有利于相贯连接处施工,模板层高为1m。第一层模板支设前,要用坡度规将底板找平,确保模板上口在同一平面,有利于上层模板支设。同时,从吸水井底板向上搭设牢固的脚手架支撑模板,防止浇混凝土时模板变形,脚手架选用Φ40mm钢管架,各接点用专用管卡卡牢,钢管架上下层
4、间距1m,站管间距1.5m。脚手架上铺设50mm厚木板,作为施工平台。五、安全质量管理(1)吸水井施工前测量人员给出吸水小井中心,施工队严格按中心点施工。(2)爆破管理:①装药前,每个炮眼必须用压风吹净;②严格按规定装药,做到药卷装到底、压紧,不擦破药卷,不弄错雷管段号,不拉断雷管脚线,不错联、漏联;③雷管脚线的接头必须刮净、拧紧,保证接触良好;④建立装药、联线岗位责任制,做到定人、定眼,包装、包联,并设专人检查。(3)施工时,在吸水井上口用钢管架设护栏,防止人员坠落;并用钢管和木板搭设护头板,防止坠物伤人。每次接班时,必须清扫护头板。(4)每班由
5、班长指派专人检查脚手架牢固情况。钢管架生根要牢接实地,接头要使用标准扣件固定,要求螺丝上紧。工作平台大板厚50mm,铺设严密并用扒钉钉牢连成整体,两端悬空不超过200mm。7(5)脚手架上施工时,下方严禁行人穿越,或人员滞留,以防坠物伤人。(6)吸水井施工人员都必须佩带保险带,保险带用卡在壁龛钢梁上的钢丝绳作生根点,随着施工平台的升高或降低,调节钢丝绳的长度,钢丝绳用绳卡牢固地固定在钢梁上,且绳卡数量不得少于3个。(7)支模板,固定后必须用中线校正。(8)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尺寸、强度和刚度等是否符合要求,接缝是否严密;浇水湿润木
6、模板,但不得留有积水。(9)严格混凝土配比,配料时应严格计量,拌料要均匀,混凝土塌落度宜为100~150mm。(10)混凝土浇筑时,应先在底部浇筑一层50~100mm的水泥砂浆(配合比与混凝土中的砂浆相同),以避免产生蜂窝麻面现象。(11)混凝土浇筑采用连续浇筑法,在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下并捣实完毕,使上下层混凝土紧密结合。因此,浇筑间歇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如间隔2小时以上时,必须将上一次混凝土表面处理成麻面,清洗后再铺一层10~20mm的灰浆。(12)拆模时间:侧模≥48h,碹骨≥72h,混凝土洒水养护时间≥7d。拆模时下方严禁站
7、人,警戒距离≥5m。7(13)拆除模板和架管的顺序应由上向下进行,拆除上一层之前必须在下一层脚手架上铺设牢固的施工平台,拆除人员要协调一致稳拿稳放。(14)混凝土质量标准:混凝土净尺寸误差0~30mm混凝土表面无裂缝、无蜂窝、无孔洞、壁后充填密实,接茬圆滑,表面平整度≤10mm。六、安全技术措施(一)、施工安全技术措施(1)施工时,要加强水文地质观测,发现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掘,待查明前方水文地质情况后方可向前掘进,并时刻保持临时水沟的畅通。(2)掘进过程中加强顶板管理,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及时清除活石活矸。(3)掘进过程中随时观察迎头顶板以及岩体的
8、稳定情况,及涌水情况,一旦发现顶板有响声、迎头岩体坍塌、涌水加压,应立即撤人。必要时适当缩小循环进度,确保支护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