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电镜在肝病研究中的应用

生物电镜在肝病研究中的应用

ID:12830952

大小:30.6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9

生物电镜在肝病研究中的应用_第1页
生物电镜在肝病研究中的应用_第2页
生物电镜在肝病研究中的应用_第3页
生物电镜在肝病研究中的应用_第4页
生物电镜在肝病研究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物电镜在肝病研究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生物电镜在肝病研究中的应用(白求恩医学院临床七年四班孟庆东70100447)摘要电子显徽术已成为研究生命和人类疾病的重要手段。本文对电子显微术在肝病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情况作了综述,着重介绍了在肝病临床诊断、肝炎的研究、多种理化因素对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中所做的贡献。本文通过查阅多种文献资料,对电镜技术在肝脏病变研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关键词:生物电镜;肝病研究;超微结构一.前言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随着电子显微技术的问世,人们能在原子的尺度上观察研究物质的结构,使人们的对物体的观察由宏观世界进入了原

2、子级的微观世界。目前的电镜种类很多,有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扫描隧道电镜、原子力电镜等,但应用于临床病理诊断中的主要是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前者注重组织核细胞内的超微结构,后者则用于观察组织和细胞内的表面形貌。经过80余年的发展,电子显微镜技术已成为医学科学领域内不可缺少的研究手段及工具,对医学科学研究起着重要作用。临床病理诊断为最终诊断,目前电镜诊断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现代临床病理诊断中,特别是在传统的临床诊断手段无法确诊的病例,电子显微镜发挥着重大作用。二.生物电镜在肝病诊断中的应

3、用随着电镜技术的发展,以前无法明确通过病人表征或光镜诊断和辨别的疾病已经可以在电镜下一览无余,电镜技术为一些难以确诊的疾病提供了丰富的科学依据,为医学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下面本文主要介绍Gilbert综合征、糖尿病(DM)、肝豆状核变性活检组织中肝脏超微结构的改变。(1)Gilbert综合征Gilbert综合征的肝组织表现不一。某些肝活检标本,可发现血窦面肝细胞膜改变,细胞表面变平滑、微绒毛消失,Disse间隙胶原纤维增加;某些患者,可出现巨大线粒体,常含有增多,副晶格样包涵体、较明显的基

4、质致密颗粒。肝细胞常见脂褐素颗粒多分布于毛细胆管周围肝细胞内,可单独出现或伴随其他改变。Gilbert综合征的色素颗粒大小不等,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并含有电子致密块状颗粒,与电子密度略低的聚集物以及脂滴互相混杂。这些溶酶体颗粒的基质由细小的、弱嗜锇性的颗粒组成。少数颗粒类似Dubin-Johnson综合征的颗粒,但颗粒较小,缺少致密核芯结构。Gilbert综合征需与其他遗传性高胆红素血症鉴别,如Crigler-Najjar综合征、Dubin-Johnson综合征和Rotor综合征。Crigler-Na

5、jjar综合征的超微结构改变中肝细胞缺少脂褐素、Kupffer细胞有胆色素沉积,Dubin-Johnson综合征有特殊的含致密核芯结构的溶酶体,Rotor综合征除含双色调溶酶体外,还可出现毛细胆管发育不良等表现,可资鉴别。此外,还应排除溶血性黄疸,特别是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可通过扫描电镜检查红细胞形态进行确诊。有时Gilbert综合征还可合并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更要注意鉴别诊断。对于急、慢性肝炎后出现的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尤其是非结合胆红素持续或反复增高的病例应注意有无Gilbert综合征

6、的背景[1,2]。(2)糖尿病RER脱颗粒在血脂高的DM组更明显,这种病变导致脂蛋白合成障碍,内质网合成甘油三酯贮积增加。与临床上DM患者常合并脂代谢异常特别是高甘油三酯血症和脂肪肝相吻合。另外DM组中,SER易见,与糖原颗粒相伴随并扩张。现已证实SER含有葡萄糖-6-磷酸酶,可将葡萄糖-6-磷酸裂解,引起血糖升高162。DM组光镜下所见核内空洞经电镜证实为核内糖原颗粒,系糖原在福尔马林固定过程中溶解消失而成。故今后可省略PAS、消化后PAS及脂肪染色等繁琐步骤。从光、电镜所见并与对照组比较,显示

7、核内糖原是DM肝最具特征性的改变。肝细胞内脂肪或糖原堆积是致DM肝肿大的主要原因。二者的鉴别非常重要,因脂肪变性可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而糖原堆积不会。DM组肝间质有纤维化,另有5例患者间质贮脂细胞增多。近来研究证实,贮脂细胞是一种特殊状态的成纤维细胞,病理情况下可转化为合成胶原活跃的成纤维细胞,与肝纤维增生性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162。间质纤维化及贮脂细胞增多均从组织学上预示DM肝脏病变与肝硬化有关。总之,因DM组肝功能及B超与病理改变的严重程度之间无明显相关,且病理改变更突出,具有确诊DM肝

8、的特征性改变,故要确诊DM肝病,最好能行肝穿活检证实[3,4]。(3)肝豆状核变性活检肝豆状核变性的细胞器损伤,最特征性的改变是线粒体的形态改变和脂滴的存在[5]。肝豆状核变性的早期表现为线粒体病变、脂肪变性及毛细胆管内淤胆;中期的表现为细胞核损伤、内质网损伤、溶酶体和残余小体出现;晚期表现为细胞完全破坏,高电子密度的残余体出现,胶原纤维增生。线粒体损伤早期就可以出现,在肝细胞内,线粒体是自由基作用的最重要靶器官,脂质过氧化反应的结果,会因为消耗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使膜结构损害,导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