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企业性质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分析.doc

浅谈基于企业性质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分析.doc

ID:12804253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9

浅谈基于企业性质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分析.doc_第1页
浅谈基于企业性质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分析.doc_第2页
浅谈基于企业性质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分析.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基于企业性质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基于企业性质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分析论文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企业性质EVA论文摘要:目前对于什么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尚未达成共识,本文通过对企业性质的分析进而确定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剩余最大化。  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都还未就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达成共识。本文试从企业的性质着手,谈谈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几点看法。  一、企业的性质  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将企业看成是一个生产函数描述的一种投入产出关系;Coase(1937)认识到市场中交易成本的存在,从交易成本角度提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成本而建立的以替代市场价格机制的一个行政权威,是以相对固定的一个长期合约来替代市场[1];张五常

2、(1983)认为企业的性质是以劳动(要素)市场取代中间产品市场或是一种类型的合约取代另一种类型的合约[2];阿尔奇安和德姆塞茨(1972)从企业内部结构的激励问题(监督成本)角度认为企业实质上是一种团队生产方式[2];周其仁(1996)认为从狭义上理解,企业就是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共同订立的一个合约[3]。我们在此并不想对诸多有关企业性质的观点进行评价,而是想从中找到一条通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途径。  我们从周其仁的观点出发,并借用谢德仁(2002)的分析框架[2],认为股东、债权人、工人、经营者等市场主体联合组建企业的目的在于:企业可以通过这些专用资产投资而产生某种准租金或组织租金。然

3、而,生存在不确定条件下的企业是一个不完备合约,企业的收入是变化不定的,因此,组成企业的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不可能都获得一个固定的报酬,总应该有人分享那部分不确定的收益,即分担不确定性风险,享有剩余索取权,那么剩余索取权是如何分配的呢?现代企业理论认为(张维迎,1997)企业是一系列契约(合同)的组合[4],并且企业的契约是不完备的,从而出现了“企业所有权”问题,而且自本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企业理论的经济学家已越来越认识到传统上讲“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是一个过分简化的说法。企业所有权只是一种状态依存所有权。若令R为企业的总收入,假定R在0到R之间分布(其中R是最大可能的收入),C

4、为企业的生产成本(不包括人工成本),W为应该支付工人的合同工资,I为对债权人的合同支付,G+M为经营者的支付(其中:G为固定薪酬,M为变动薪酬),股东的索取为S,并且规定工人的索取权优先于债权人和经营者。那么,状态依存所有权说的是:  ①如果企业处于“R>C+I+W+G”的状态,则股东、经营者是所有者;  ②如果企业处于“R  ③如果企业处于“W+G  ④如果企业处于“W≤R≤W+G”的状态,则经营者是所有者;  ⑤如果企业处于“G≤R  从一般意义上讲,各个市场主体组成企业的目的并非期望企业不能持续,因此,企业一般会处于状态①,即此时股东和经营者是企业的所有者。  对债权人和工人

5、来讲,他们是不想成为所有者的,因为成为“所有者”实际上是一件坏事,这意味着自己的合同收益无法保证了。进而,我们排除了债权人和工人成为财务目标主体的可能;而且,从会计假设之一“持续经营”3假设来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该是正常状态下的目标,不能是在选择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时就假定企业将破产或终结,这是没有意义的,因此也就不会出现W+G  对于经营者来说,他们也不想出现除①以外的其他状态,例如状态④,因为在这些情况下,他们将受到股东的惩罚,失去现有的一切,并且会损害其声誉,影响其未来在经理人市场上的预期收益。 我们再考虑状态①,此时,企业是赢利的,工人、债权人的固定支付都得到满足,可以说,只要股东

6、和经营者能够得到正的剩余,那么工人、债权人等固定索取者的利益是可以自动实现的。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在正常状态下,现代企业的所有者是作为“联合企业家”的股东和经营者,股东向企业投资永久性非人力资本,选择与监督经营者,经营者享有剩余控制权,从事企业的日常管理,而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则由股东与经营者分享,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该是企业剩余最大化,那么,现实中如何衡量呢?  二、可操作性和社会责任与财务目标  1.可操作性问题  我们基于企业的性质,把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定位于企业剩余最大化,考虑企业剩余最大化的操作性及EVA的本质,我们应用EVA财务管理系统来评价财务目标

7、,而且在上文中我们也分析了,企业剩余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和EVA是不矛盾的,从本质上是统一的,这样做使得企业剩余最大化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务基础,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理论和实务的完美统一。  2.社会责任问题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合同)的组合,企业是应该遵守社会责任的,而且社会责任也包含在这一系列契约之内,但是是否应该在财务管理目标中考虑社会责任呢?这里应该明确企业和国家的关系,国家的任务是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