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801721
大小:357.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7-19
《反渗透技术在海水淡化中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20-----级应用化技术专业题目:浅析反渗透在海水淡化中的应用毕业时间:20----年6月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班级:20------级应用化工技术二〇年月日19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届各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姓名----------班级----级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应用化工技术指导教师第一次指导意见指导教师第二次指导意见指导教师第三次指导意见指导教师评语及评分成绩:签字(盖章)年月日答辩小组评价意见及评分成绩:签字(盖章)年月日教学系毕业实践环节指导小组意见签字(盖章)年月日学院毕业实
2、践环节指导委员会审核意见签字(盖章)年月日说明:1、以上各栏必须按要求逐项填写。2、此表附于毕业论文(设计)封面之后。19浅析反渗透在海水淡化中的应用摘 要:海水淡化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现在已经变为现实,尤其是近几年来,反渗透技术由于其投资少、能耗低、成本便宜、建设周期短等优点。已多次在国际海水淡化会化招标中胜出。本文主要介绍反渗透技术的发展,介绍了膜、组器、设备以及应用工艺的创新性开拓,其中包括不对称膜、复合膜。关键词:海水淡化,渗透,反渗透,膜分离19引言海水的组成很复杂,已知海水中含有80多种化学元素,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在海水浓缩、结晶过程
3、中,则以盐的形式析出。其中Cl-,Na+,Mg2+等11种含量超过1×10-6的元素是海水的主要成份,占海水总含盐量的99.58%。此外,海水中还存在某些同位素,重要的有氢的同位素氘等。海水中也溶解有多种气体,含量最多的为二氧化碳、氮和氧。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氩、氦和氖,在海水中也有微量存在。溶解在海水中的二氧化碳,与淡水中的情况不同,淡水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是以游离状态存在,可用煮沸或减压等方法驱除。海水中的二氧化碳除少量是游离状态外,主要是以碳酸根及碳酸氢根形式存在,需加入强酸方可逐出,用一般的方法难以驱逐。海水中还含有各种数量不等的无机和有机悬浮物,因此要从
4、海水中提取淡水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世界上淡水资源不足,已成为人们日益关切的问题。作为水资源的开源增量技术,海水淡化已经成为解决全球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反渗透法于20世纪70年代起用于海水净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随着反渗透膜性能提高、预处理技术进步、能量回收率的提高等,已成为投资最省、成本最低、应用范围广泛的海水淡化技术,也是目前最清洁的方法。一、反渗透简介反渗透又称逆渗透,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对膜一侧的料液施加压力,当压力超过它的渗透压时,溶剂会逆着自然渗透的方向作反向渗透。从而在膜的低压侧得到透过的溶剂,即渗透液;高
5、压侧得到浓缩的溶液,即浓缩液。若用反渗透处理海水,在膜的低压侧得到淡水,在高压侧得到卤水。反渗透时,溶剂的渗透速率即液流能量N为:N=Kh(Δp-Δπ)式中Kh为水力渗透系数,它随温度升高稍有增大;Δp为膜两侧的静压差;Δπ为膜两侧溶液的渗透压差。稀溶液的渗透压π为:19π=iCRT式中i为溶质分子电离生成的离子数;C为溶质的摩尔浓度;R为摩尔气体常数;T为绝对温度。反渗透通常使用非对称膜和复合膜。反渗透所用的设备,主要是中空纤维式或卷式的膜分离设备。反渗透膜能截留水中的各种无机离子、胶体物质和大分子溶质,从而取得净制的水。也可用于大分子有机物溶液的预浓缩
6、。由于反渗透过程简单,能耗低,近20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现已大规模应用于海水和苦咸水(见卤水)淡化、锅炉用水软化和废水处理,并与离子交换结合制取高纯水,目前其应用范围正在扩大,已开始用于乳品、果汁的浓缩以及生化和生物制剂的分离和浓缩方面。 (一)反渗透的基本原理渗透现象早在1748年就由一位名叫阿倍•诺伦特的科学家发现:如果两种不同含盐量的液体用半透膜把它们隔开,那么低盐度腔处的水分子会穿过半透膜向高盐度腔运动,这个过程被称为“渗透”。如图1所示,如果用一个只有水分子才能透过的薄膜(即半透膜)将一个容器隔成两部分,在半透膜两边分别注入纯水和盐水到同一高度(
7、见图la)。过一段时间就可以发现纯水液面降低了,而盐水的液面升高了(见图1b,),这种现象就叫做渗透现象。但是盐水液面的升高并不是无止境的,而是到了一定高度后,产生的压力抑制了淡水进一步向盐水的渗透,从而渗透的自然趋势被此压力所抵消而达到渗透平衡状态,这时半透膜两端液面差所代表的平衡压力被称为“渗透压”(见图lb)。渗透压的大小与盐水的浓度直接相关。如果在盐水腔一侧施加一个大于“渗透压”的压力,那么盐水中的水分子会透过半透膜向淡水腔一侧移动(见图1c,)。这种现象与“渗透”现象正好相反,故称之为“反渗透”。从理论上讲,只要外加压力高于渗透压即可产生反渗透,
8、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工作压力通常要比渗透压大得多。19综上所述,产生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