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影视作品中女性角色的人格魅力[]

试析影视作品中女性角色的人格魅力[]

ID:12792358

大小:4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9

试析影视作品中女性角色的人格魅力[]_第1页
试析影视作品中女性角色的人格魅力[]_第2页
试析影视作品中女性角色的人格魅力[]_第3页
试析影视作品中女性角色的人格魅力[]_第4页
试析影视作品中女性角色的人格魅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析影视作品中女性角色的人格魅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目录摘要1Abstract1前言1一、影视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转变2(一)时代的发展2(二)女性意识的觉醒3二、张艺谋导演作品中的典型女性角色的魅力4(一)典型女性角色的故事4(二)典型女性角色性格分析5(三)典型女性角色性魅力所在5三、总结5参考文献97试析影视作品中女性角色的人格魅力——以张艺谋导演作品中的典型为例摘要:本文以张艺谋导演作品中的典型女性形象为例,浅析影视作品中女性角色的人格魅力。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理念不断瓦解,女性的意识觉醒也在不断进步,一直处于附属地位的女性通过不断的抗争,逐渐步入主流的舞台

2、,开始彰显自我,占据半边天的位置。张艺谋导演作品中的典型女性形象就是这样抗争的代表人物,她们的抗争正是女性角色的人格魅力所在。关键词:女性形象;意识觉醒;抗争;人格魅力女性形象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有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正如社会政治、经济等其它方面一样,其产生、发展及变化都与社会的发展变迁紧密相联,并伴随社会的发展而转变。古代的女性思想深受三纲五常的传统理念禁锢,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女性不仅是历史灾难的承受者与历史耻辱的蒙羞者,还是男权社会的牺牲品。近代以来受到民族意识的启蒙女性意识也在不断的觉醒,开始寻找自我的探索。改革开放以前

3、,受到政策的推动和鼓励,女性的主体意识逐渐走向成熟。近年来,我国女性更加找到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自实行市场经济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度和程度逐渐扩大,在外来思想的拉动和自身追求自我的推动下,社会风气更加开放,女性也开始追求自己的个性,此时影视作品中开始出现丰富的女性形象,女性形象角色不断丰满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一、影视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转变早期的电影银幕上展现的基本都是男尊女卑、男性当道的故事,弘扬的主题大都是彰显男性的阳刚、侠义等传统美德。在这其中也不乏有温柔、贤惠女性角色的出场,但归根到底,女性的存在只是男性的陪衬。这既是文化理

4、念的主流构建,也是传统意识发展的必经流程。直到20世纪70年代大众文化的普及、西方女性主义的盛行开始,经济独立的女性逐步走向精神独立,使得电影中的女性角色也逐渐摆脱了“被看”而具有主动“看”的意识。至此,影视作品的女性形象才有了“质”的提升,摆脱了单一的从属地位,男性导演也开始将女性形象纳入到创作的主体之中。女性作为主动的表达者与被表达者的双重身份也越来越多地介入影像世界。张艺谋作为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在他所指导的影片中曾塑造出很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在中国特定7的历史文化背景下,

5、蕴涵着一种深厚的民族意蕴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女性意识和女性情结也是张艺谋电影世界中的一道独特景观。典型女性角色故事:1、张艺谋电影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时间电影主要女性形象1987《红高粱》九儿(我奶奶)1990《菊豆》菊豆1991《大红灯笼高高挂》颂莲1992《秋菊打官司》秋菊1993《活着》家珍1995《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小金宝1998《一个都不能少》魏敏芝1999《我的父亲母亲》招娣2000《幸福时光》盲女(小吴)2002《英雄》飞雪、如月2003《十面埋伏》小妹2006《满城尽带黄金甲》皇后2.女性形象特质-典型角色性格分析在张艺

6、谋所塑造的荧幕经典女性角色中,她们个个都是“美”的化身。每个角色都能独树一帜,彰显出自我的与众不同。既表现出青春女性特有的自然美和人性美,又展示了她们顽强的生命力和在恶劣生存环境中不断抗争的精神美和人格美。在时代的大环境中,将底层小人物的生活境遇和内心挣扎描绘的栩栩如生。只有真实的彰显人性,才能打动观众的心,拉近现实与艺术的距离。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剧中人物通过电影这一媒介符号来表现女性形象的特质,这些女性形象个性鲜明,尽管她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命运,但却有着一种共同的精神气质—“美”、“爱”、“争”。这些别具个性而

7、又有共性的女性形象是张艺谋影片极富光彩的部分;同时,张艺谋善于“在文化的张力场中透视女性的命运”,也就是说,他在反思传统文化中对女性命运给予了独特的关注,他将女性与文化紧密结合,他总是将电影放在一个阔大而具时代感的民族文化氛围中来反复强化,使女性性格具有浓重的时代特征。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权力结构的社会,宣扬的是一种个人服从于集体的观7念,这种观念甚至压抑人性的自由与个性的解放。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期,传统的社会格局开始瓦解、崩溃。这期间深刻的社会变化是,金钱越来越取代权力,成为整个社会内部结构和人际关系的强力黏合剂

8、,社会格局趋于松散,个体逐艰难而缓慢地从群体中抽离出来,拥有更多的生存空间和自由,随之人们的文化观念和文化心理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过去被压抑与蒙蔽的个性意识逐渐苏醒并日趋强化,这也是20世纪末个人主义文化思潮掀起的社会历史背景。作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