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电大《监督学》期末复习指导小抄资料【微缩直接打印版】-电大行政管理监督学必备小抄汇总

2017年电大《监督学》期末复习指导小抄资料【微缩直接打印版】-电大行政管理监督学必备小抄汇总

ID:12780431

大小:204.03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7-19

2017年电大《监督学》期末复习指导小抄资料【微缩直接打印版】-电大行政管理监督学必备小抄汇总_第1页
2017年电大《监督学》期末复习指导小抄资料【微缩直接打印版】-电大行政管理监督学必备小抄汇总_第2页
2017年电大《监督学》期末复习指导小抄资料【微缩直接打印版】-电大行政管理监督学必备小抄汇总_第3页
2017年电大《监督学》期末复习指导小抄资料【微缩直接打印版】-电大行政管理监督学必备小抄汇总_第4页
2017年电大《监督学》期末复习指导小抄资料【微缩直接打印版】-电大行政管理监督学必备小抄汇总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年电大《监督学》期末复习指导小抄资料【微缩直接打印版】-电大行政管理监督学必备小抄汇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电大监督学期末复习指导小抄第一章 监督学概述一.名词解释1、监督:监督是指各种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公权力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行使公共权力的活动所进行的监察、督察活动以及对滥用公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各种行为的纠正活动。2、公共权力:公共权力是社会中至高无上的、公认的和法定的权力,它以权力机关为载体,并以其特有的普遍权威性对全社会实施管理或者控制。3、腐败:腐败是一个政治性概念,专指国家公权力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滥用公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各种行为或者活动。无论腐败行为表现为何种形式,其实质都是滥用公共权力谋求私人利益,简言之就是以权谋私。4、监督学:监督学是以对国家公

2、权力的监督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社会科学学科。监督学研究国家公权力监督的基本理论和重要制度,揭示监督工作的一般规律,提供监督的基本方法;其目的是指导监督实践,并在全社会建立起对公权力的监督屏障。二.填空题1.监督是指各种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公权力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行使公共权力的活动所进行的监察、督察活动以及对滥用公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各种行为的(纠正)活动。2.权力的(相对)性是指权力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中,没有人与人的关系,单独的个人无所谓权力。3.腐败是一种(公权力)异化的社会现象,4.监督主体是由多种政治力量和( 社会)力量构成的。5.对国家(公

3、权力 )监督的必要性远远超过对社会其他权力监督的必要性。三.多项选择题1、监督的主要功能是(ABCD)A、预防功能         B、校正功能C、制约功能      D、救济功能2、以监督过程为标准,可将监督划分为(ABD )A、事前监督    B、事中监督C、事外监督    D、事后监督3、监督的主要特征是(ABCD)A.监督主体的多样性B.监督对象的特定性C.监督内容的广泛性D.监督依据的法定性4、对于腐败根源的探寻,目前比较流行的理论包括(ACD)A.寻租理论B竞争理论C.成本—收益理论D.委托—代理理论四.简述题1.简述腐败的主要特征。1)腐败

4、的主体是国家公权力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2)腐败的方式是滥用公共权力。3)腐败的结果是公权力最终成为摄取私人利益的工具,以权谋私,以至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2.简述监督的基本原则。监督的基本原则是蕴藏于各种具体监督制度中的普遍的、更高层次的监督规则,对各种具体监督制度起基础性、支撑性作用。监督的基本原则对监督主体实施的所有监督活动具有指导和约束作用,即使在监督缺乏具体法律依据时,监督的基本原则也可以为监督主体提供适当的行为准则。监督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依法监督原则;公开监督原则;公正监督原则;全面监督原则;全程监督原则。3.简述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

5、督。以监督过程为标准,监督可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事前监督是指监督主体为了预防腐败的发生,防范可能出现的违法行为和不当行为而对监督对象拟进行的活动所作的前置审查。根据审查的情况,监督主体可以准予或者不准予监督对象进行相应活动。事前监督对应的是监督的“预防功能”,事中管理是指监督主体对监督对象在得到法律授权或者某种准予之后的活动所作的监督和管理,以确保其能够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事中监督对应的是监督的“校正功能”,事后监督是指在监督对象完成某项活动或者出现违法、违纪行为之后,对该活动进行检查、调查、核实和鉴定,对该行为进行查处、惩戒,以纠正失

6、误,惩戒违法。事后监督是对权力运用的阶段性监督,也是对违法违纪行为所造成的消极后果的补救性监督,既有校正和制约功能,也有惩戒、教育和警示功能。五.论述题1.试述监督的特征。1)监督主体的多样性。一个完整、健全的监督体系,意味着各种监督主体并存,且充分发挥各自的监督功能。在我国,执政党各级组织、各级国家立法机关、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各级国家审判机关、各级国家检察机关、全国各级政协以及各种社会力量,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等都是监督的主体,都有权对公共权力的活动实施监督。2)监督对象的特定性。监督的对象是国家公权力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这些机关和人员掌握着公共权

7、力。公共权力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必然会被滥用,也必然会产生腐败。抑制权力滥用、权力腐败的最可靠途径只能是严格的、全面的、持续的监督。监督主体与监督对象的区分并非绝对的,监督主体有时就是监督对象,反之亦然。为了保证监督的有效性,在具体监督案件中,监督主体和监督对象则不能混为一体,特别是不能让监督主体依附或者受制于监督对象。3)监督内容的广泛性。监督的内容是被监督对象行使公共权力的各项活动,例如制定法律以及公共政策的活动,执行法律或者作出行政处理的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公平性、公正性、成本、效率等。对国家公职人员而言,监督的内容主要是其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4

8、)监督依据的法定性。监督是一种法制监督,以法律为基础而不是以监督主体的正义感、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