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765396
大小:407.03 KB
页数:175页
时间:2018-07-18
《铜陵市推进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741.铜陵市推进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2013—2015年行动计划22.闽台云计算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2013-2020年)83.吉林省促进信息消费推动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164.常州“智慧城市”发展规划(2012—2016年)265.昆山智慧城市建设的几点建议516.南京市“十二五”智慧城市发展规划567.“智慧苏州”规划1068.智慧无锡建设三年行动纲要(2014-2016年)1439.智慧无锡建设三年行动纲要(2014-2016年)1621741.铜陵市推进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2013—2015年行动计划 为认真贯彻
2、落实《铜陵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铜政办〔2012〕117号),确保我市全面完成创建智慧城市试点各项工作目标,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目标任务 以入围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为契机,力争到2015年,在全省率先建成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率先建成云计算产业园和统一的公共信息平台,率先建成政务、产业、民生三大智慧应用体系,全面完成“国家智慧城市创建任务书”明确的各项考核目标,形成具有铜陵特色的智慧城市发展模式。 二、重点工作 (一)组建实施机构 1.组建决策机构。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
3、责同志为成员的智慧铜陵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重大事项决策与统筹协调推进等工作。 2.组建执行机构。整合充实信息化工作队伍,明确职能、落实编制,在智慧铜陵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组建智慧铜陵建设办公室(简称“智建办”),具体负责智慧铜陵建设的组织实施、协调、督查、管理、维护、安全等日常工作。174 3.组建技术支撑机构。由业内专家、专业公司技术人员组成的智慧铜陵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智慧铜陵建设咨询指导工作,对规划组织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进行把关。 (二)完善制度体系 1.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包括《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4、《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规范》等,对数据交换接口、信息分类编码、数据元等实行统一标准,确保系统之间互联互通。将标准化贯穿于立项、审批、建设和评估等各环节,形成技术标准化、应用标准化、服务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的标准体系。开展公共事业领域信息资源目录及标准规范调研,为智慧民生应用打下基础。 2.制定出台《铜陵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明确政府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职责以及信息资源使用查询、交换、维护更新的管理流程。 3.制定出台《铜陵市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规范项目前期规划论证、立项、招投标、工程监理、验收、审计等工作机
5、制和业务流程,提高项目决策科学化和投资实效。 4.制定出台《智慧铜陵建设目标考核办法》,明细任务分解,纳入年度目标考核,推动智慧铜陵建设任务落实。 (三)提升信息网络基础能级174 发挥政府的引导扶持作用和运营商的市场主体作用,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光网城市、无线城市以及三网融合的覆盖建设,同时加强能源、给排水设施、公共交通设施、环保设施、防灾设施等五大类公共设施的传感网络建设,实现基础设施能级较大幅度提升,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 (四)建设公共信息平台 1.引进专业云计算运营管理企业来铜设立公
6、司,投资建设云计算产业园,并建设智慧铜陵云计算数据中心,为智慧铜陵建设统一提供软硬件基础设施。 2.在整合各部门已建小规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基础上,建设铜陵市统一数据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市空间地理和自然资源基础数据库、市人口基础数据库、市法人基础数据库三大基础数据库,构建公共信息平台的应用接入与交换共享机制,整合全市信息资源,打破“信息孤岛”。 (五)实施智慧应用工程 在公共信息平台基础上,对现有的电子政务、数字城管、平安城市、环境监控、“金安”、“金保”、道路交通、国土资源、城市建设和住房信息系统以及教育、医疗、社区、农业信
7、息化系统进行完善升级,实现信息数据及时更新与维护。实施智慧城管、智慧教育、智慧社区、智能公交、森林防火监控预警、“一卡通”、综合应急指挥平台等智慧应用工程。 (六)培育发展智慧产业 1.推动云计算中心不断升级,成为辐射周边省市乃至全国的大型云计算中心。174 2.依托云计算中心建设云计算产业园,培育发展云计算硬件设备制造、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云计算服务业,打造云计算产业链生态系统,发展物联网、大数据等云计算衍生产业。 3.发展壮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依托国家级电子材料产
8、业园和省级光电产业园,推动新型电子元器件、新型电子材料、PCB等电子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 4.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两化”融合水平;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节能降耗、研发创新、经营管理等领域,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引领推动作用,促进转型升级。 5.重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