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的考古学与谱系学

柯的考古学与谱系学

ID:12754716

大小:3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8

柯的考古学与谱系学_第1页
柯的考古学与谱系学_第2页
柯的考古学与谱系学_第3页
柯的考古学与谱系学_第4页
柯的考古学与谱系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柯的考古学与谱系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福柯的考古学与谱系学论福柯的考古学与谱系学论福柯的考古学与谱系学论福柯的考古学与谱系学论福柯的考古学与谱系学论福柯的考古学与谱系学论福柯的考古学与谱系学2001年第2期总第161期齐鲁学刊QILUJOURNALNo.2GeneralNo.161论福柯的考古学与谱系学李晓林(山东大学中文系,山东济南250010)摘要:福柯的考古学与谱系学方法有共同之处:反对历史统一性,连续性,关注断裂与偶然;解构普遍真理神话,关注认识中的偏执与阴暗.不同之处在于:其考古学是一种尽力摆脱社会制度影响的话语分析,而其谱系学则着重权力分析.关键词:

2、福柯;考古学;谱系学;话语;主体中图分类号:B565.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22X(2001)02—0056—05福柯在当代西方思想史上可谓影响深远,他被称为萨特之后法国最重要的哲学家.以他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则被称为法国思想界的第二次颠倒:结构主义取代存在主义是第一次颠倒,后结构主义取代结构主义则是第二次颠倒.当然,福柯的影响不局限于法国,正如其研究领域不限于某个学科.福柯对监狱,癫狂,性等的分析是以他独特的方法作基础的,这就是考古学与谱系学.考古学,谱系学与结构主义,现象学,解释学等方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同时又与它们有着或细微或根本的差异.关于考古学,我们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中可以见到这样的介绍:”从现今通常使用的情形来看,考古学这一名词主要有三种涵义.第一种涵义是指考古研究所得的历史知识,有时还可引伸为记述这种知识的书籍;第二种涵义是指借以获得这种知识的考古方法和技术,包括收集和保存资料,审定和考证资料,编排和整理资料的方法和技术;第三种涵义则是指理论性的研究和解释,用以阐明包含在各种考古资料中的因果关系,论证存在于古代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规律.”福柯的考古学与后两种涵义相关.不同的是:福柯的考古学并不限于对

4、古代社会的研究,他将近现代的医学,人文学科等都作为考古学的对象;传统考古学寻求历史发展普遍规律,福柯的考古学则注意历史发展中的断裂和不连续;传统考古学的对象往往是物质的遗物或遗迹,福柯考古学的对象则是知识.福柯关于考古学的着述,集中于<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1966)和<知识考古学》(1969)两本书中.<词与物》提出了三类”知识型”(episteme)概念,<知识考古学》则重点分析了”话语”(discou~e)及其构成.<词与物》1974年被译为英文,题目改为<事物的秩序》.这本书摒弃

5、了笛卡尔式”我思”的主体概念:”我思”是一个抽象的,空洞的但却被作为”我在”的基础和意义之源的概念.与此相反,福柯的考古学引入了”知识型”.知识型是从词与物的关系角度人手的,指的是词与物被组织起来的那个空间.福柯的知识型概念,表面看来是按照年代划分的,但划分根据并非年代.他选择了关于生物的,语言的和财富的三种话语来分析.他发现这三种话语在某收稿日期:2000—05—26作者简介:李晓林(1968一)女,山东金乡人,山东大学中文系博士生.56个时期拥有共同的结构,这一结构与其他时期的结构呈现迥异的景观,类似于考古学的断层现象.以

6、此类推,这一断层内的所有话语隶属于同一知识型.因此,知识型决定着某一时期的”话语构成”,或者说某一知识型内的所有话语都服从一个共同的无意识基础,知识型的无意识特征抹杀了个体作者的意义,作者是谁无关紧要.福柯区分了三种知识型:文艺复兴时期知识型,古典时期知识型和现代知识型.他重点分析的是现代知识型.可以对”知识型”提出疑问的是:是什么决定了某种知识型的形成?造成一种知识型与另一种知识型断裂的原因是什么?在福柯的描述中,知识型的断裂是清晰的,突兀的,不存在缓慢的过渡地带.就是说,知识型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关于这一问题,福柯并

7、未作出明确的解释.他关心的是断裂,差异,而非历史连续性.<知识考古学》是一部严谨而又晦涩的着作.近似科学的语言,失去了福柯着作一向优美的诗意.它的研究对象是历史和思想史.引言部分,福柯首先概括指出,考古学方法关注历史分析中的断裂,变化,而非连续.其次,拒绝主体的中心地位,强调话语分析.福柯认为,传统历史观关注的是,”在不相称的事件之间应建立什么样的联系?……什么是贯穿这些事件的连续性或者什么是它们最终形成的整体意义?”[1](P2)等等.福柯关心的则是,”如何阐述那些使人联想到不连续性的各种不同的概念(界限,决裂,分割,

8、变化,转换)?……怎样使我们可以涉身的层次多样化?”[1](P’3)为此,他质疑思想史,哲学史等学科中”时代”,”世纪”等宏大分类单位,而是探测”中断的偶然性”.福柯关注断裂,非连续性,并非否定一切连续性,而是注意到在历史连续性理论背后有一个主体在操纵,涂改着历史,”连续的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