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鏖兵(二)甲午战争中的大东沟海战

黄海鏖兵(二)甲午战争中的大东沟海战

ID:12750948

大小:127.5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07-18

黄海鏖兵(二)甲午战争中的大东沟海战_第1页
黄海鏖兵(二)甲午战争中的大东沟海战_第2页
黄海鏖兵(二)甲午战争中的大东沟海战_第3页
黄海鏖兵(二)甲午战争中的大东沟海战_第4页
黄海鏖兵(二)甲午战争中的大东沟海战_第5页
黄海鏖兵(二)甲午战争中的大东沟海战_第6页
黄海鏖兵(二)甲午战争中的大东沟海战_第7页
黄海鏖兵(二)甲午战争中的大东沟海战_第8页
黄海鏖兵(二)甲午战争中的大东沟海战_第9页
黄海鏖兵(二)甲午战争中的大东沟海战_第10页
资源描述:

《黄海鏖兵(二)甲午战争中的大东沟海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黄海鏖兵(二)——甲午战争中的大东沟海战大东沟翻开中国辽阔的版图,从辽东半岛顶端的大连开始,沿着海岸线一路绵延北上,很快就能见到一条长久以来充当着国境界线使命的大河。因为江水颜色恰似野鸭脖颈而得名的鸭绿江,发源自壮美的长白山麓,碧绿的江水流过东北大地后便滚滚汇入黄海。这条碧绿江水的入口处,以密集的薪岛群岛为界,大致可以分为东西两个通道,东侧通道的海底,淤积的泥沙形成了大量泥滩,使得大型船只难以直接从这里上行至鸭绿江内,而西侧通道的入口处是一条历经海潮不断冲刷而形成的河沟——大东沟。大东沟内的河道畅通,较易行驶,沟口还有一

2、个小型的避风港——大东港(今为丹东港)可以停泊吨位不大的海船,从明清时代开始,大东港就已是中国北方一个重要的渔港商埠,随着港口设施不断完善、贸易日益繁忙,洋务运动兴起后,清政府更是在这里设立了海关加以征税管理,因而大东沟与大东港就成为了上溯鸭绿江以及在江口停泊靠船的要地。在以往很多有关甲午战争的历史著作中,往往习惯把作为鸭绿江入海口航道的大东沟,和大东沟入口处岸边的小港口大东港混为一谈,缺乏详细考察,实际大东沟和大东港这两个地名必须认真区别对待。1894年,韩国东学党事起以后,中日两国军队在朝鲜半岛互相抗衡,为了向韩国增

3、派兵力,当时中国军队共有两条通道可供选择。首先是海道,即由成海、旅顺、大沽等处使用商船,直接横越黄海,将陆军运送至韩国仁川、牙山登陆,这种方式较为便捷、高效,因而从最初应韩国政府请求派兵镇压东学党起义开始,中国军队入韩大都是采取海道,但是自从日本联合舰队在韩国丰岛附近海面偷袭中国海军舰只,挑起丰岛海战之后,黄海海面局势顿时紧张,出于安全考虑,直接横越黄海海面的海上运输线被迫放弃。增兵韩国的另一个选择就是陆路,经由东北陆地越过鸭绿江进入韩国境内,选择这一方式尽管整个行军过程中不存在遭遇突然袭击的风险,但是赴韩军队,尤其是从

4、北洋沿海出发的淮军,需要千里迢迢长途跋涉,加上大量的辎重物品辗转运输,费时费力,既大大迟滞了进军速度,又对战力的保存极为不利,显然不适用于形势瞬息万变的战争时期。面临两难境地的时候,紧邻着韩国本土,且位于中国海岸线一侧的大东沟的战略地位开始重要起来。经过仔细权衡海陆两条运兵路线的利弊,北洋大臣李鸿章谋划制定了一个变通折中的方案。这个方案首先仍借助海路运兵便捷快速的优势,同时考虑到回避横穿黄海直航韩国的风险,改为先采用商船运载陆军沿中国海岸线航行北上,经大东沟上溯进入鸭绿江,陆军下船登陆,再从此处渡过鸭绿江进入韩国,通过边

5、境城市义州中转,陆路行军200余千米开赴平壤一带。这一方案相较原先的直接从海路或陆路运兵计划多了几分中庸色彩,平衡兼顾了安全和效率两方面的因素,很快即开始在援韩计划中采用,鸭绿江口的大东沟从而成为运兵途中重要的海陆中转点,一时忙碌起来。1894年9月16日凌晨从大连湾浩荡出行,护送着多达5艘运兵船的北洋海军主力,目的地也正是大东沟。9月16日中午,随着轰鸣的轮机声从海面上越传越近,甲午战争爆发以来,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护航抵达目的地。经过了大半天的航行,运兵船队由大连湾平安到达了大东沟口外,旗舰“定远”的横桁桁端随即升起了

6、“尽快卸船”的号令,登陆活动立刻开始。由于大东沟口内水深较浅,大型船只只有在天文大潮时才能驶入,悬挂德国商船旗,满载着提督刘盛休部4000余名淮系铭军官兵的招商局轮船“新裕”、“图南”、“镇东”、“海定”(甲午战争爆发后,轮船招商局为避免在沿海航行的商船遭到日舰劫夺,而与欧洲中立国协商,将军舰临时“售出”,悬挂中立国国旗,待战争结束后再“购回”,史称售旗保产)以及载运军火物资的运输舰“利运”和从大连湾出发时最终决定雇佣帮助运兵的美国商船“哥伦比亚”号,全都无法直接上溯进入鸭绿江,而是在“镇中”、“镇边”两艘蚊子船护卫下驶

7、进了位于大东沟入口处西岸的大东港。当船队缓缓驶入大东港后,出现了一个意外的情况,李鸿章早在9月13日左右就曾百般叮嘱催促东边道道台准备的驳运船只,只到了130艘大小不一的民船,依靠这些小船转驳4000大军前往义州登陆需要多少时间可想而知,“鸭绿江水深溜急,兵马来往过渡,竟无船只,关系甚重。东边道谓向归义州承办,韩官疲懦,屡呼不应。”晚清政治中,不同地域、不同派系之间官员的互相掣肘、不配合,也正是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一项重要原因。目睹眼前的情景,铭军统领提督刘盛休已经顾不上愤怒,他下令属下的军队开始转乘,由中国东边道道台和韩

8、国义州地方官征集的小型木质民船围绕在运兵船左右,进行过驳作业,5艘运兵船上的人员物资都必须转运到这些小小的人力木船中,然后再上行15海里到达韩国边境城市义州(今朝鲜新义州)附近岸边登陆。吃水较浅的“福龙”、“左一”、“右二”、“右三”4艘鱼雷艇则帮助拖带木船,也随同一起上驶,同时协助沿途照料护卫。为确保整个登陆行动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