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ID:12745614

大小:3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8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_第1页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_第2页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淺淡中六中國文學新課程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淺談中六中國文學新課程李孔嘉寶一究竟什麼是文學?也許文學是文科之中最文科的。人文教育就是美的教育,至於美的標準,則容許多元化、多角度的見解,而文學教育正能培養這種敢思考、敢創新的胸懷。今日商業社會知識爆炸,事事講求「即食」。最好即時填滿,即時吸收,即時消化,即時排洩。文學教育似乎已經落伍了,真的要等到有「餘力」才會消遣消遣。因此在教育改革紛至沓來,中學三三制行將拍板的年頭推行中六中國文學新課程,或者會予人不合時宜的感覺。但是我卻深信只要人間有情,文學的火種是終究不滅的。

2、二中六中國文學新課程自推出以來,其中較具爭議性的環節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雖設二十四篇指定作品,但是卻只是起點,由此擴散到課外篇章,老師要自行配合單元編訂教材,不免吃力。第二,中國文學課程竟不設文學史專卷,是否有點兒匪夷所思?第三,新課程引入創作練習及課外閱讀校內評估,實施意義誠然深遠,但是文學創作的評估或涉主觀判斷,較難達至客觀的準則。33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淺淡中六中國文學新課程以上各項的確為老師帶來不少疑問和憂慮,不過只要我們明白新課程的理念和精神,是可以釋疑的。第一,文學教育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興味情趣和感悟能力,因此文本只是開端

3、和過程,而非終點和指標。其實現行中國文學科(包括中四、中五及高級程度)、中國語文科、中國語文及文化科課程及所有老師曾經教過和熟知的作品,也可以拿來與二十四篇指定作品搭配編訂教材,未必要搜索枯腸再找新篇章,甚至可以讓學生自選材料設計賞析練習。教材始終是活的。至於單元組織的問題,我認為不必執著,反而應該從不同角度思考作品的主題、思想、作法和風格等,否則囿於一端,會窒礙老師和學生的思想空間。當然,或會有人反問:若要學生更自由開放地涵泳於文學作品中,又何必設立二十四篇指定作品?我個人卻有不同的見解。茫茫「文」海,老師和學生應該何去何從呢?因此設立

4、指定作品,是從已知延伸至未知,從有法走向無法,切合教育的最高境界。記得楊鍾基教授曾經在培訓班說過,二十四篇指定篇章就好像一種共同語言,這種共同語言可以是披頭四,可以是「大白兔糖」,可以是「老夫子」,可以是白燕張活游的「可憐天下父母心」……。記著,隨機應變是從常規處學來的。所以設立指定作品而又並非只考核指定作品,是我欣賞這個新課程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第二,新課程並非主張不教文學知識,只是不設專卷考核。其實掌握文學發展承先啟後的流變概念,比生吞活剝記誦流水帳更能深入學生的生活中。而且運用靈活、生動、具體的文學作品配合知性的文學知識教學,學生

5、才能觸類旁通,提高賞析能力。第三,延續性、進展性評估一向是老師所推崇的,因為這樣才能鼓勵學生積極持恆地學習。因此即使不用呈交校內評核的成績,老師也會如常認真的、準確的批改學生的習作,壓力基本上沒有增加。至於文學創作優劣的準則,我同樣認為不必過慮,因為開明並非等同放任,只要老師不偏於己見,多與其他語文老師交流切磋,自能訂定一個比較客觀和穩定的標準。三33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淺淡中六中國文學新課程時下流行討論如何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我卻認為能力的提高也還只是停留於外在的操作層面。所謂「萬事不遠,都在人心」,唯有啟導我們的下一代自發內省,養成

6、一種優雅的人生態度,便時時刻刻都有「餘力」學文。文學是藝術的一種,它的可愛之處就是它沒有標準的答案和既定的準則,只要能啟導人邁向真、善、美的境界,文學素材俯拾皆是。我們的社會一方面批評現在的年青人無心、無情,而另一方面卻又對「不切實際」的文學科恣意鞭撻,豈不可笑可悲?也許文學是夕陽科目,但夕陽始終是美麗、迷人,使人眷戀不已的。作者簡介李孔嘉寶女士,香港大學中文系學士、教育文憑。現任嘉諾撒聖瑪利書院中國語文及中國文學科科主任。3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