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动自行车“限重误区”的简要汇报

关于电动自行车“限重误区”的简要汇报

ID:12727371

大小:136.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18

关于电动自行车“限重误区”的简要汇报_第1页
关于电动自行车“限重误区”的简要汇报_第2页
关于电动自行车“限重误区”的简要汇报_第3页
关于电动自行车“限重误区”的简要汇报_第4页
关于电动自行车“限重误区”的简要汇报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电动自行车“限重误区”的简要汇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电动自行车“限重误区”的简要汇报关于电动自行车“限重误区”的简要汇报绿源集团董事长:倪捷7><2009年7月19日目录:-1-一、电动自行车的限重误区产生的历史缘由-3-二、电动车限重有无必要性-3-1、臆断性的推论,往往缺乏科学知识和物理图景-4-<2、撞击事故发生时的撞击动能属于离散性分布曲线-4-3、控制车重基本与保障电动车交通安全无关-5-三、“电动车限重措施的斤斤计较”严重危害人身安全和损害用户权益-7-四、电动自行车还远远没有达到“超重”的水平-9-五、对电动车限重措施不仅违反科学规律,而且也脱离时代进步的潮流-1

2、0-六、结束语:一、电动自行车的限重误区产生的历史缘由我国电动自行车的产品研究很早就开始了,最早可以追溯到“文革”期间,这是第一次探索,不久就失败了。第二轮是在80年代中后期,没有几年也失败了;第三轮,也就是推动电动车产业化,真正使其成为大众日常交通工具的“第三次浪潮”,起源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一次成功了。在1995—1997年间,国内少数企业受国外研究者的启发,框定了电动自行车的基本技术框架。例如,PWM控制调速方式,强磁性永磁电机,新型电池(镍氢电池或密封阀控式电池VRLA等)等,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技术研究,当时的生产企

3、业依据当时的产品进行了基础的标准化工作,分别制定了各自企业产品标准。紧接着,在全国自行车标准化专委会的组织下,开始起草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产品技术标准,《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1999)于1997年底完稿。制定GB17761过程一共开过三次重要会议,1998年初的桂林会议,由当时生产电机的某厂家出资赞助,因车辆自重涉及运行功率,当时的电机供应商已经发现它所配的电机碳刷打火十分严重,存在大量退货,于是想尽量减少输入电流,提出了将限制车体重量作为产品标准中的一个项目(非否决项),由于当时电动自行车产业还非常弱小,产品性

4、能很低,充电一次行驶里程的合格标准为<25公里,所配电池容量仅为0.<24kwh,质量仅为8公斤,所以大家对限重40公斤没有意见,作为一个非否决项设定;第二次会议在金华召开(同年8月),本人是该次这议的东道主,当时参会代表集中讨论电动自行车的限速问题,是每小时<20公里还是<24公里,争论的十分激烈,几次投票不能达成一致,有关重量问题好像没有人提出意见,认为可有可无,只有电机配套厂比较坚持。同样的,最后一次审稿会议年底在北京召开,基本通过了在“金华会议”确定的文本。这个文本的核心思想是三条,也就是三个否决项,一是车架结构强度否决项

5、,振动试验为7万次;二是刹车制动距离否决项,制动距离需小于4米;三是限速项,全电动最高速度小于<20公里/小时,脚踏助力型的无需限速。十几年过去了,重新评价11年前电动自行车早期厂家对产品技术标准的看法,应该是一分为二的。从好的方面看,这个标准是符合《标准化法》的主流精神的,对保障安全和消费者权益的项目列为硬性规定,对一系列兼顾性的条款做出了柔性规定。从不好的方面看,这个标准有很多的认识局限性,它主要来源于当时制造企业缺乏对未来产品的前展性预见,它没有预见到中国在短短的十几年里城市化进程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出厂里程<25公里根本

6、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它没有预见到,电机技术会在短短几年快速发展,97—98年流行“有刷印制电机”在<2000年后就全而退出市场,代之以无刷型高效率电机克服了输出功率低,效率低,容易打火磨损的致命缺点,带来了电动自行车性能的全面提升,随之而来的主要矛盾演变成“进步的性能与落后的车重限定的冲突”,这是大家当年根本无法想到的,这也是“重量误区”产生的历史背景。二、电动车限重有无必要性主张严格限制电动车重量的人士要求限制车重的最主要的理由是:电动车自身重量超过某一限制会产生安全隐患。凭感觉推论:车辆重了,动能增加,发生撞击时容易造成“超重

7、的动能伤害”。正因为这个“安全担忧“,所以要严格限制电动车本身的自重,强制管理如果规定是50公斤,超过1公斤都不可以上牌上路。其实,这是缺乏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的,这样说的理由有以下几点:1、臆断性的推论,往往缺乏科学知识和物理图景。电动车属于低速低载荷交通工具,以行驶速度<20km/h,人体质量75公斤来衡量,车重50公斤时的总动能为19<28.8焦耳,碰撞前一般会刹车,假设刹车3米停止(目前大多数电动车可以小于3米),如果被碰撞体距离为1.5米,此时速度为<2.7m/s,撞击总动能为0.48<2KJ,超重1公斤(51公斤)的车辆

8、此时的撞击功能为0.486KJ,撞击功能的差距为4焦耳;超重5公斤(55公斤)的撞击功能为0.501KJ,差距为19焦耳;超重10公斤(车重60公斤)的撞击动能为0.5<2KJ,差距为38焦耳。科学计算已经非常清楚地表示:超重1公斤带来的撞击功能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