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略读课文教学刍议

小学略读课文教学刍议

ID:12714341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8

小学略读课文教学刍议_第1页
小学略读课文教学刍议_第2页
小学略读课文教学刍议_第3页
资源描述:

《小学略读课文教学刍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略读课文教学刍议——以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材中的略读课文为例河池市金城江区六圩镇凌霄小学韦剑钰略读课文,因为其课题序号带有“*”号,就这样一个标志将它与精读课文区别开来。对于这颗“*”号,有的老师觉得像宝石一样闪耀,熠熠生辉,特别耀眼;有的老师觉得它像星星一样,虽然一闪一闪,但却不如太阳、月亮(精读课文)那么光辉,所以可有可无。因此长期以来,略读课文的境遇也比较尴尬,所受到的对待也不尽相同,有的老师在教学中忽视它,上课时轻描淡写,尤如一阵疾风一扫而过,给学生留下的只是无足轻重地感觉;还有的老

2、师则按部就班以精读课的标准,事无巨细、精研细讲来对待它;还有的老师则干脆把它省略,当作课外阅读来让学生自学自悟。如此,略读课文面临的境遇令人深思。略读课文该何去何从,该怎么教呢?下面我就以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材中的略读课文为例,谈谈自己在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肤浅看法和一些理性思考。一篇略读课文一般只有一课时,也有两课时的,但一课时的居多。在五年级下册的教材编排中,共有12篇略读课文,安排24课时左右,平均起来就是一篇2课时,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都会用一课时搞定,剩下的一课时是扫尾、写作业

3、等。这无疑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要求,如何在短短的一课时中,快速有效地抓住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更好更有效地开展阅读训练。如何抓?从哪里抓?抓什么?练什么?这一系列问题就摆在我们的面前。我认为每篇略读课文后面编者精心编排的课后问题及要求就是编者给我们的指南。上课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从自读课后问题,带着问题去理解课文,突破重、难点,而后根据提示拓展来展开教学,我觉得这是略读课文教学最起码的要求。具体的方法我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一、倡导以学生课前预习和自学为主,培养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新

4、修订的语文新课标中指出:“3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精神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激发

5、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怎样在短短一课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我觉得应从预习入手。如在《刘三姐》的教学中,因为刘三姐的故事在我们这里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教师无须做过多的分析和讲解,让学生事先去搜集刘三姐的山歌,刘三姐的故事,看一看刘三姐的电影、视频等,激发兴趣,再去学习课文,学生就会兴趣倍增,学起来就是事半功倍,学生的自主学习自然就水到渠成,比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不知强上好多倍,如此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就会大大缩短课堂阅读时间,对学生、对老师、都是大有裨益,对于

6、略读课的教学来说也不失为一个上上之策。二、巧用活用教法,简化教学。常言道:“教无定法”,但教学还是“有法可依,有法可循”。略读课亦不例外。这里所讲的“法”,主要是是指“凸显略读课文特性”之“法”,是“激发学生自主阅读探究”之“法”,是促成“学生阅读能力水平提升”之“法”,是将学生成功“渡向独立阅读的彼岸”之“法”。如在上《失去的一天》,我们可以采用“比照探究法”、“任务驱动法”等,先让学生找出妈妈给佩佳布置的任务,继而再去找人们一天所完成的任务,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自主阅读,概括出结果,再进行“比

7、照探究”,就很容易理解失去的一天,明白珍惜时间的重要性,从而有效突破重、难点。因此,教法的灵活多变,合理巧妙运用,不但能提高教学效果,还能提高学生学生对课文地理解与把握,感悟文章的篇章结构及写法,并能使学生领悟方法的精妙,畅游在略读课文的海洋中,可谓一举多得。三、略中显精,领会写法,读写结合。新课标对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十分重视朗读和默读,而且强调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同时还要求学会浏览3。因此,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重点部分会精读,其他部分略读和浏览。如《海上黄魂》的教学,重点部分是激烈悲

8、壮的黄海海战,其他部分都是略写,因此把有限的时间放在重点的突破上,不但体现略中显精,更能让学生体会到重点部分写详细,其余非重点部分可略写,甚至一笔带过。这样在略读中不排斥精读,略中显精,相得益彰。再如《失去的一天》,重点写了妈妈带佩佳去看人们在他失去的一天都做了什么事,从而教育佩佳学会珍惜时间,理解所谓“失去的一天”。通过这样的前后对比,学生一目了然,继而要求学生运用这样的“比较法”写一个片断,可以是“失去的什么”或是“得到的什么”,学以致用,读写结合,让学习与现实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