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哲学思考

陶渊明的哲学思考

ID:12711577

大小:3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8

陶渊明的哲学思考_第1页
陶渊明的哲学思考_第2页
陶渊明的哲学思考_第3页
陶渊明的哲学思考_第4页
陶渊明的哲学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陶渊明的哲学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陶渊明的哲学思考【摘要】陶渊明不仅是诗人,也是哲人,具有深刻的哲学思考,这使他卓然于其他诗人之上。自然境界,是陶渊明的精神特质和核心,它既代表着陶渊明的哲学思想,也体现了他的实践理性精神和审美价值取向。他的思想中既有道家成分,又有儒家成分,还有他本人从生活中体会出的道理。陶渊明的诗,不论是哲理性,或者是抒情描写之作,常常透露着他特有的观察宇宙、人生的智慧,许多诗都可以看做以为哲人以诗的形式写成的哲学著作。他既谙熟老庄、孔子,又不限于重复老庄、孔子的思想;他既未违背魏晋时期思想界的主流,又不随波逐流;他来自有个人生活实践的独特的思考,独特的视点、方式和结论。这就

2、是陶渊明之所以为陶渊明的地方。【关键词】陶渊明哲学思想自然生死态度人生抉择陶渊明(369——427),名潜,字渊明、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死后友人私谥“靖节征士”,世称陶靖节或陶征士。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生在一个衰落的世家,他的曾祖陶侃,曾有过煊赫的功名,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他的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曾经做过太守;他的母亲是当时名士孟嘉的女儿。他出生的时候,家境每况愈下,甚至到了“箪瓢屡空”的贫困地步。虽然生活艰难,但他并不以为意,平生耽好儒家六经,又深受老庄道家思想的影响,始终崇尚自然、淡泊名

3、利。出身名流却并非世族,祖上荣耀却家道衰落,加之身处东晋十六国的动乱时期,对他的人生道路、处事方式等方面都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一、“自然”之道陶渊明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人如何保持自然,也就是人如何才能不被异化。“自然”二字不见于《论语》《孟子》,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五十一章)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六十四章)这种“自然”不同于近代所谓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自然界”,它是一种状态,是一种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天然而然的:世间万物皆按其本来的面貌而存在,依其自身固有的

4、规律而变化,无须任何外在的条件和力量。庄子继承老子的学说,认为一切的人为不过是自扰,结果只能自受其害,只有“顺物自然”(《应帝王》),任其自然,天下才得以治,人生才得以安。陶渊明深受老庄这种无为思想的影响,在他的诗文中,用“自然”一共四次:贵贱贤愚,莫不营营以惜生,斯甚感焉。故极陈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释之。(《形影神序》)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归去来兮辞序》)又问听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答曰:“渐近自然。”(《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首先,陶渊明所谓“自

5、然”是来自老庄的哲学范畴,指的是一种自在的状态。他希望返归和保持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的性情,犹如一座山、一株树、一只鸟那样自然而然地生存着。陶渊明说自己的“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矫”字语出《庄子·天下》:“以绳墨自矫”,郭象注:“矫,厉也。”成疏:“用仁义以绳墨,以勉励其志行也。”陶渊明的意思是说自己的质性天然如此不受圣魔,只能依照自己的本性生活,保持自己本来的状态。其次,陶渊明所谓“自然”,含有自由的意味。所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就应该这样理解。在樊笼里不得自然也不得自由,归园田居才复得自然复得自由。陶渊明的诗文中并没有近代意义上的自

6、然界,而只有具体的山水、飞鸟、树木等自然景物。因此不能把“返自然”直接理解为返回大自然,但在陶渊明看来只有返回山林田园,躬耕以谋生,而无求于世俗,才能真正得到“自然”,从而也就得到了自由。再次,陶渊明以“自然”为美。这从他以赞赏的态度转述其外祖父孟嘉的话“渐近自然”可以看出。为什么“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呢?因为渐近自然。陶渊明转述的孟嘉的这句话拈出“自然”二字,比较明确地表达了“自然”是美的极致的意思。他既以“自然”为美,他的人生理想和文学理想当然也是这样的,他要的是自然的人生,自然的文学,也就是美的人生,美的文学。最后,更重要的是陶渊明以“自然”化解人生的苦

7、闷,以“自然”作为医治人生各种弊病的良药。在《形影神》里他让“神”辨“自然”以释“形”、“影”之苦,“形”苦于人生之短暂,“影”苦于修名之难立,“神”认为他们的苦恼都源于不明“自然”之义,因而表现为“惜生”。如能辨明自然之义,就没有这些痛苦了。陶渊明的诗文中用到“自然”这个词虽然只有四处,但表现自然之义的地方不止四处。如“万理自森著”(《形影神·神释》),“贞刚自有质”(《戊申岁六月中遇火》),“四时自成岁”(《桃花源诗》)。这些诗句都是强调事物自身的质性,不依赖外力的自然而然的规律。二、生死态度陶渊明对生死的态度也很通达,如孙康宜所言:“实际上,很少有作家能

8、象陶潜那样带着一份自觉意识和达观来关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