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711295
大小:3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8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期末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历史文化名城含义: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由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 2、城市:“城”指防御城垣,“市”指交易场所。3、历史街区含义:保存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历史建筑物且风貌相对完整的生活地区。该地区内的建筑可能并不是个个都具有文物价值,但它们所构成的整体环境和秩序却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的风貌特色,价值由此得到了升华。4、城市规划:即制定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实现这个目标的一些措施和步骤,是城市的综合部署,也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依据与前提,它对
2、于城市空间布局有着综合协调、控制管理的能力,包括了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三个层次。5、中国古代七大古都:安阳、洛阳、西安、杭州、开封、北京、南京6、中国古代八大古都:安阳、洛阳、西安、郑州、杭州、开封、北京、南京。7、秦汉时期十大经济中心及代表城市:(1)关中地区长安(2)陇右地区天水(3)燕赵地区邯郸、燕(4)三河地区杨、洛阳等(5)颍川、南阳地区颍川宛(6)梁宋地区陈、睢阳等(7)齐鲁地区临淄(8)巴蜀地区成都(9)三楚地区江陵、吴(10)南越地区番禺8、隋代南北大运河:隋炀帝大业元年(605)重修洛阳城,称“东都”;又开
3、通济渠,引涧、洛二水达黄河,再从板渚引黄河水,循狼汤渠达淮河;疏浚邗沟,引淮水达长江沟通江淮;大业四年(608)又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黄河,北到涿郡;大业六年(610)又开江南运河,自京口至余杭。9、元代大运河:元人开凿济州河、会通河、通惠河,济州河在任城连接汶水和泗水;会通河由须城、安山至临清,南接济州河,北与御河相连;通惠河引昌平白浮泉水,下至通州高丽庄入白河处。江淮之间的邗沟和江南运河依然畅通。这几条运河相连成为一条运道,就是一般所说的南北大运河。10、丰镐:丰京和镐京的统称,周朝的都城,在今日陕西西安市。丰京是宗庙和园囿的所
4、在地,镐京为周王居住和理政的中心。二、简答题1、历史文化名城的特征:(一)悠久的历史(二)丰富的文物史迹(三)多彩的风景名胜(四)深厚的文化传统。2、历史文化名城的分类:(一)作为王朝都城的城市(二)作为诸侯国或封王国首府的都市(三)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四)工商业和交通港口城市、军事重镇(五)风景游览城市(六)革命的历史名城(七)其他特色城市3、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与作用:一、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二、两个文明建设的示范;三、对外交往的窗口;四、发展旅游的先导。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遭受过三次大的劫难:第一
5、次是解放初期,在变消费性城市为生产性城市的口号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古城中也大办街道工厂,城墙以及其他一些古建筑被拆除。第二次是“文革”中“破四旧”对古迹的破坏。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大发展和城市现代化的过程中,大刀阔斧地进行旧城改造,对老城区、历史街区无情拆除,代之以“现代化”的高楼大厦。5、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面临的危机:(一)认识危机;(二)管理危机;(三)特色危机:一是相互克隆现代建筑——千城一面。二是旧城改造方式错误——文脉中段。三是未能善于利用自然资源——地理特征丧失。(四)不当旅游开发危机。6、历史文
6、化名城保护的内容:(一)历史的遗存(1)已经确立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古迹和风景点,包括古建筑、古园林、古城墙、雕塑石刻和各种工程设施等。(2)历史遗址,包括已探明和未探明的地下重要历史遗存,如古墓葬、古城遗址、古建筑遗址等。(3)古代历史纪念建筑及历史名人活动的纪念地。(4)近代革命遗址遗迹及革命纪念性建筑包括杰出人物活动地(二)城市的风貌(1)城市内部及周围的重要地形、地貌,与重要历史内容有关的山川原野特征。(2)名树古木及具有地方特色的花卉、植物。(3)重要风景区、风景点。(4)历史形成的城市格局,如城市的方位、形状、轴线、
7、道路以及河网水系。(5)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居民区、街区。(三)城市的传统文化艺术(1)城市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形成的精神面貌,如审美、特色饮食习惯、娱乐方式、节日活动、礼仪、宗教信仰等。(2)城市的文化艺术,如独特的语言文字、地方戏曲、书法、绘画、音乐、雕塑、服饰舞蹈、传统工艺、土特产品及反映民风民俗的相关事物。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原则:(1)保护第一的原则;(2)特色开发的原则;(3)优势资源与非优势资源开发互补的原则;(4)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开发并举的原则。8、现代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
8、,是在20世纪的20—30年代,中国首次把古建筑列入了文物保护的对象。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初步形成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建筑类遗产进一步得到重视,对古城开始关注。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