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710663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8
《略论数字时代的图书馆建设.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略论数字时代的图书馆建设摘要:主要立足于国内外有关数字图书馆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对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现状、问题等进行集中研究。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中国 数字图书馆 现状 策略 通过对20世纪社会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回顾,可以预见21世纪人类文明和科学技术将会取得前所未有的进步。数字图书馆概念出现于20世纪后期,目前对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已经达到了如火如荼的局面。因此,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不同的社会,以及不同科技、人文和经济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及其有关操作规程、技术要求、建设途径,以及策略实施等都各
2、不相同,各有侧重。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如何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如何确定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发展战略,如何正确实施相关战略,又如何使我国的图书馆领域广泛合作与协调,最终实现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之目标,均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也是信息的重要汇聚场所。如何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为国民经济服务,如何选择合适的图书馆信息化解决方案等相关问题愈来愈格外地引人注目。 一、图书馆的发展趋向 图书馆是社会的产物,它本身就是随着社会的需要而产生,随着社会的需要而演变。也就是说图书馆必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向以业务管理高度自动化、开放的网
3、络化信息服务、信息资源数字化和电子化、开展网络下的信息增值和经营为基本特征的信息化图书馆转变,才能和信息化的社会相协调。这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传统图书馆发展的要求,也是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时代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条件。 现代图书馆行业的信息化基础建设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图书馆的业务自动化管理建设、本单位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联合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 二、建设规范问题 图书馆信息化是全社会信息化重要环节之一。信息技术本身有其固有的发展规律,同时也需参照有关国际或国家标准;毫无疑问,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否规范,是其能否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宏观
4、背景 在图书馆信息化发展的早期,对于自动化的评估主要是针对传统业务流程是否能进行自动化审核,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个仅仅能提供公共目录查询和图书馆业务管理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已不能适应技术与时代的发展,需要从整体的、系统的、信息化的观点来考虑。 四、建设内涵3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内涵日趋丰富。合适的图书馆信息化解决方案应至少能够支持国际主要网络通讯协议,从而实现网络互联,支持网络检索协议,提高网络服务能力,适合多种开放标准的软硬件平台,具备国际化用户界面,并支持多种语种环境。又应根据本行业
5、特点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从而保证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 五、评估标准 图书馆数字信息化建设项目评估涉及到图书馆业务、管理、设备、软件与硬件等方方面面的内容,需要制定一套评估的标准体系,使图书馆信息化发展有方向、有目标,最终逐步走向规范化,方便全球范围内的用户使用。知识经济的兴起,对于尚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我国,既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也是一个新的机遇。我国必须抓住机遇,积极主动地迎接挑战,转变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 六、图书馆信息化已步入快车道 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合于图书馆的管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图书馆的发展?如何通过信息化
6、的图书馆来提高我国的信息服务水平?这一系列课题,对数以亿计的广大读者而言,有着非常紧迫的意义。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般而言,图书馆信息化解决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环境 现代数字图书馆本质上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海量数据库及其应用。网络操作系统为当前的主流操作系统,如Windows2000/XP,unix或Linux等。网络环境以Internet为基础进行设计,网络功能要强大,能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如TCP/IP、ISO10161等。 2、硬件设备 数字图书馆硬件设备主要包括数字图书馆专用服务器、路由器、防火墙和存储设备
7、等。 数字图书馆服务器的组织与安排要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可扩充性。软盘、CDROM、DVDROM、硬盘、硬盘阵列、光盘阵列以及NAS等是数字图书馆常见的存储设备。在图书馆信息化解决方案中数据的灾难备份及恢复也是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对图书馆信息化解决方案所需的硬件设备选型时,应参考第三方评测及推介机构在大量横向对比分析基础上的推荐结论和建议。—个信息化图书馆建设投资的重点是在数字资源,将大量的资金用于购置昂贵的硬件设备是不合时宜的。 3、软件系统平台 完整的图书馆信息化解决方案软件系统平台包括制作系统、发布系统、应用平台等。应用平台对于用户
8、和读者来说是进人数字图书馆的一个入口,为用户和读者提供了使用界面,并将网站管理平台、全文检索系统、阅读器等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