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699212
大小:95.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18
《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授课人:董小荣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并正确评价历史人物。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4.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艺作品中描述的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5.魏、蜀、吴三国发展、巩固统治的措施。(二)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景、设身处地、史实辩析、讨论战
2、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等方式,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2.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它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3.历史使人智慧,通过本课学习对学生进行历史感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二、学生分析(一)我所执教的初一(11)班学生刚从小学升入
3、初中,他们在智力方面,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较快发展,但认识能力还不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所以在这节课里,通过观看录像、学生表演、动画演示等教学手段创设历史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11在个性方面,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迅速的发展,要求独立自主,有自我教育的要求,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可以形成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这就为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事物的本质能力目标的培养提供了可能。(二)由于学生在小学学习中没有接触过历史,但大都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或拼音读物《三国演义》,对三国中的人物及主要故事情节都很熟悉,很容易进入历史情境;同时在小学语文课中学过《赤壁之战》
4、一课,对赤壁之战的有关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评价,所以学生对这一课会有浓厚的兴趣,但容易把文学作品当成为真实的历史,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文学作品和真实的历史之间的区别。三、教材分析(一)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国家陷入分裂割据局面,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但同时促进了民族融合,南方经济得到空前发展,科学技术显著进步。三国鼎立正是在大分裂时期实现了局部统一,从而为西晋的短暂统一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教材基本上落实了《课标》中关于“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要求,简单介绍了两次重要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次战役
5、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黄巾起义使得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官僚趁机扩张势力,形成割据,并为争夺地盘进行混战。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果明确,脉络清晰,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但是,历史事件跳跃性较大,官渡之战的背景没有详细交待,这对学生理解这段历史造成一定的困难。(三)教材涉及到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知识结构呈开放性,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给为广阔的活动空间。四、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五、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6、的原因。六、设计思想(一)教学理念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强化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有机整合,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知识点的难度较以前有很大的降低,教材的编写打破了严格的知识体系,基于这样的考虑,在本节课里采用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和动动手等加强学生对课本学习的参与。(二)信息技术应用分析111、本节课运用图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表决器等多媒体教学设备。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3、本节课所制做的课件等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助作用。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播放音乐:三国演义主题曲《
7、滚滚长江东逝水》,把学生带入情境,问:这是什么电视剧的主题曲?生:《三国演义》师:那么,同学们知道三国是哪三个国家吗?生:魏、蜀、吴。师问:同学们还知道三国有哪些著名人物呢?生答:曹操、诸葛亮、刘备…教学意图:本环节通过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三国的历史。动画显示《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形势示意图》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他们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彼此长期混战。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痛苦与灾难,在人口集中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渴望
8、早日结束战乱,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那么,是谁顺应人民的愿望,结束了这种战乱局面呢?生:曹操教学意图:通过观看录像和老师的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