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拨在知识生成过程的关键点上

点拨在知识生成过程的关键点上

ID:12695987

大小:3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8

点拨在知识生成过程的关键点上_第1页
点拨在知识生成过程的关键点上_第2页
点拨在知识生成过程的关键点上_第3页
点拨在知识生成过程的关键点上_第4页
资源描述:

《点拨在知识生成过程的关键点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点拨在知识生成过程的关键点上浙江大学附属中学王法高310007●主题与背景“从广义知识观来看,教育实质上就是个人知识生成的过程”。从学科教学的角度来看,知识生成方式的不同,会直接影响着所掌握知识的可迁移性,进而影响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新课程理念得到广泛推广的今天,已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改进教学的宏观组织形式,更加关注学生知识的生成方式。但还有一个同等重要的问题,同样值得我们去研究,那就是在学生知识生成的微观过程中,教师如何适时地、恰如其分地进行指导,以从微观上更有效地帮助其学习,使所学知识更具生长性。●情境描述下课后,一同学追出教室

2、,向教师提了一个在教师看来不值一提的问题——生:在潮湿空气中,钢铁是发生吸氧腐蚀还是析氢腐蚀?师:吸氧腐蚀。生:哦,是我忘了!第二天,该学生又拿了个同类型的问题向教师请教——生:由铁、石墨、饱和食盐水构成的原电池,正极反应是H+得电子,还是O2得电子?师:这个问题和上次“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的问题实质上是同一问题。H+得电子的话,则析出氢气,O2得电子则称“吸氧”。最终是H+得电子还是O2得电子,主要取决于溶液的酸碱性。只有酸性溶液才有可能“析氢”。饱和食盐水呈中性,发生的是吸氧腐蚀。生:哦,清楚了!谢谢老师!过了一周,该学生又拿

3、了个类似的问题——生:铁钉浸在海水中发生的是吸氧腐蚀还是析氢腐蚀?师:“钢铁发生吸氧腐蚀还是析氢腐蚀取决于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还记得吗?生:记得。师:那你只要分析海水的酸碱性不就可以得出结论了吗?生:问题是海水在空气中会溶解CO2,不是略呈酸性吗?应该是析氢腐蚀才对,但书上却说是吸氧腐蚀。为什么呢?师:只有在酸性比较强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发生析氢腐蚀。生:酸到什么程度才能发生析氢腐蚀?师:CO2的水溶液只是弱酸性,一般在弱酸性溶液中发生的是吸氧腐蚀。4生:哦!至此,教师明显感到了学生对回答的不满足。因此,决定再进一步给学生一个明确的

4、判断依据——师:在一般情况下,若将负极金属浸入相应电解质溶液中,能够反应生成氢气,则电化腐蚀时,发生的是析氢腐蚀。否则,发生的是吸氧腐蚀。请你思考,将铁浸入海水中能放出氢气吗?生:哦!我终于完全明白了。谢谢老师!师:真的彻底明白了吗?给你一个问题检验一下。题:分别指出下两图所示原电池的正负极,并写出相应电极方程式。AlMgNaOH溶液AlMg稀硫酸生:(经过简短的思考,给出了正确答案)●问题讨论案例中出现的情况——同一学生对同类问题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提问,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遇到的情况,用教师的话说,就是“讲通了一个问题,略加改

5、变条件,又不会做了,真是没办法”。分析案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问题点拨的特点,可以发现:第一次,教师只给出了答案,学生并不真正知道为什么,因此,知识难以迁移是在情理之中的;第二次,教师给出了判断依据,照此依据判断,理应很容易解决第三个问题,但学生却依旧无法解决问题,这似乎很难理解。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分析师生对话可以发现:当时,判据是作为一个结论直接交给学生的,学生一时无法找到与之匹配的“原型”,使得知识依然缺乏生长性,因而难以延伸到新的应用环境之中,也就很好理解了。再看一个同类案例:在复习“碳族”一章时,为了强化对铅化合价特殊性的理

6、解,课堂上出现了下列一个教学片段:师:已知+4价的铅不稳定,易转化为+2价。写出在PbO2中加入浓盐酸的化学方程式。生:PbO2+4HCl==PbCl2+Cl2↑+2H2O(由于该问题已接触过,大部分同学能得出正确结论)师:请大家分析本题所得出的信息,写出Pb和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书写结果:大部分同学把产物写成了PbCl4师:李强,请你说说为什么是PbCl4?李强:因为Cl2的氧化性很强。师:那PbO2和HCl反应为什么能产生PbCl2和Cl2呢?难道生成的Cl2就不会把PbCl2氧化成PbCl4?生:(齐声)Pb和Cl2反

7、应应该是PbCl2。评价:这两个问题的核心是+4价铅的氧化能力比Cl2强。本案例中,教师在大多数学生能准确回答正向问题的情况下,敏感地考虑到了学生凭记忆给出正确答案的可能性,因此立即用一个逆向问题测试学生对问题本质的掌握情况。测试结果证实,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注意到前一问题的核心。因此,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时,在教师提醒“根据上题所给出信息”的情况下,还是根据自己对“Cl2的氧化性很强”的强烈印象来估计“Pb和Cl2反应的产物”,结果造成了错误。由于学生发生的错误是在教师的意料之中的,因此,后续的指导比较到位有效——简单的一个反问“那Pb

8、O2和HCl反应为什么能产生PbCl2和Cl2呢?难道生成的Cl2就不会把PbCl2氧化成PbCl4?”,令学生忽然开朗。这正是基于教师对问题本质的准确分析。这一反问,同时也引导学生找到了核心问题的挂靠点。●诠释与研究在上述第一个案例中,直到教师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