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671195
大小:3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8
《浅谈在创新活动中的心理辅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在创新活动中的心理辅导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语文是一门最开放的学科,语文与生活同在,色彩斑斓,生机盎然。按理论说,学生应该十分喜欢。事实上不少学生除了被迫应考进行一些操练外,感到语文索然寡味。少读少写,甚至不读不写,无求知的欲望,这是很可悲的。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是现代人要适应社会发展必须具备的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能力,没有迫切的学习愿望,缺少旺盛的求知欲,怎么可能真正进入学习语文的角色?然而许多教育工作者在实施创造教育中,往往只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而对于学生在活动创造中出现的心理冲突和情绪障碍乃
2、至于一些心理异常和问题行为,并未起到足够的重视,甚至采取简单化的方法加以对待。这种做法非但不能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反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欲望。重视和加强创造教育中的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辅导,不仅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而且也是一个亟待研究的理论问题。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心理辅导:一、消除自卑与与怯懦-------------强化创造动机训练学生在思考或探索新问题的时候,容易出现胆怯或自卑现象,例如当老师在课堂上提出某个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时,有的学生总认为“这个问题太难了,我不行”;当老师布置一些具有创造成分的操作活动时,有些学生也往往一开始就担心“这个事情太复杂,
3、我做不了。”他们在问题面前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和勇气,常常放弃探索和创造,不敢迈出勇敢的一步。6人们常说,自尊是成功的起点,自信是成功的前提,做为老师面对学生的胆怯或自卑现象,就应该多给以鼓励和期待:“你能行”“试试看”“我相信你会成功的”。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表明,儿童从入小学开始,就有一种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因此,我们应加强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培养。激发其愿意创造并力求成功的内在动力,以“一定要成功”的积极心态去挑战新问题。当然,这种高成就的思想,要建立在学生合适的抱负之上。在创造活动中,我们应给学生提出适合其能力水平同时又具有挑战性的目标,让他们在获得成功中增强
4、自信,久而久之,那种自卑与胆怯也就会逐渐淡化了,在创造活动中通过努力取得每一点进步时,老师又应及时给予反馈并加以肯定和表示赞赏,让其享受成功的快乐,产生自豪感,增强不断创造,继续取胜的信心和决心。一、克服急躁与焦虑--------保持愉快平稳的创造心境学生在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活动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情绪上的反应,如有些学生创造活动的开始阶段,有时过于自信,缺乏冷静,有些学生则处于过度的或长期持续的焦虑之中,两种情绪反应,不利于创造活动的开展,老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冷静地对待和思考问题,这样在创造活动中就能安静下来,在愉快平静的心境中努力探索前进。另外,我们还应该多关心学生,切实
5、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休息习惯,使生活有规律,有张有弛。在学习、创造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适时安排一些文体活动,调解他们的情绪,解除他们的心理紧张,起到科学用脑,积极休息的效果。二、避免消极定势------学会独立地解决问题定势的消极影响是缺乏自主,独立的思考。教师应指导学生加强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的训练。李四光说:“6不怀疑不能见趣,所以我希望取怀疑态度。”因此,不盲从,不受定势影响,有所创新,这正是创造性的一种宝贵心理品质。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教师应改变管理方式,创立民主合作的群体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仅善于提出问题,而且通过自己
6、的独立思考与研究去解决问题,即使学生的怀疑和思考是错的,教师也不要批评和训斥,而应肯定和鼓励他们的探索精神,然后再进行耐心的帮助和指导,只有经过这种长期的疏导和训练,学生才会逐步摆脱定势的束缚,学会独立的思考和探索。一、改变孤僻与自傲-------学会合作“攻关”马克思说过:“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当然也离不开他们所在的群体和老师,同学们的帮助。然而,我们也常常看到,在所教学生在创造活动中,由于性格上的害羞,孤僻或自傲,常把自我封闭起来,很少同他人进行信息交流,一些自傲,固执的学生常常过于相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拒绝
7、别人正确的批评与建议。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应耐心地劝导他们,让他们明白: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之中的,个体创造力的发展离不开群体发展所提供的环境和条件,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彼此切磋,有利于创造活动的开展,而长期形成的自傲和孤僻,则有碍于问题的成功解决。所以必须从小就教育学生确立团队意识,学会合作。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善于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努力创设“群体创造氛围”6,倡导师生平等,教学民主,鼓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相互切磋,主动关心他人,乐于接受别人的指点和提示。在每次活动之后,再组织集体评议,共同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