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649717
大小:3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8
《高考历史第二轮单元复习教案1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单元十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1945) 一、阶段特征: 本单元讲述1937-1945年的历史。主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抗战。 基本阶段特征: 1日本疯狂侵略: (1)原因:日本是其军国主义扩张的必然结果,同时30年代的危机也为其侵华提供了客观环境。 (2)计划:初期以国民党为主要对手,以速决战为主要方法,从两个方向进攻企图灭亡中国,结果破产;相持阶段改变侵华方针,集中兵力进攻敌后根据地,对国民党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后期负隅顽抗。 (3)罪行:制造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对沦陷区进行残暴殖民统治,包括扶植傀儡政权
2、,经济搜刮掠夺,思想奴化教育和残暴统治等。 2、国民党两面性: (1)被动抗日:初期组织正面抗战粉碎日寇计划,相持阶段消极避战,导致正面战场迅速恶化,出现豫湘桂溃败。 (2)积极反共:制造反攻高潮,以皖南事变为最,破坏抗日统一战线。 (3)反动统治:政治独裁,一党专政、特务统治和保甲制度结合,实行经济统制官僚资本膨胀。 3、中共坚持抗战: (1)促成和维护统一战线:发表抗日通电--红军接受改编—提出三大政策,击退反共高潮处理皖南事变,维护统一战线—服从抗日大局,调整政治经济政策,团结各个阶层抗日。 (2)始终坚持抗战:洛川
3、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赢得平型关大捷--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根据地—百团大战和反扫荡—展开局部反攻—对日寇最后一战。 (3)加强自身建设:建立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巩固统一战线—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团结各阶级阶层抗日—大生产运动奠定抗日物质基础—整风运动影响深远为争取抗日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点思想基础。 4、近代化基本中断: (1)经济上:随着日本侵华搜刮和国民党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趋于萎缩。(2)政治上:中国出现四个政权并存局面,国土沦陷。(3)思想上: 团结抗日共赴国难成为时代主流。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
4、程: (1)提出阶段:九一八后,中共就发表抗日宣言;华北事变后,中共提出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随后在瓦窑堡会议上中共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中提出建立四个阶级的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理论基础。 (2)促成阶段:华北事变:中共领导促使中华民族新觉醒,为统一战线奠群众基础;西安事变发生,中共力主和平解决,扭转了时局,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形成阶段:七七事变后,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号召两党亲密合作,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表示抗战;八一三事变后国民党发表自卫宣言,红军改编;1937年9月,公布国和合作宣言,统一战线
5、正式形成。 三、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革命统一战线和民族统一战线 (1)目标—前对内北洋军阀,后对外日本。 (2)力量—前四个阶级联盟,后所有阶级阶层。更广。 (3)形式—前党内合作,后党外合作;前有政治纲领,后无;前全方位政治军事思想合作,后仅军事合作。 (4)地位—前中共从属,妥协;后独立平等斗争。 (5)结局—前中途破裂,后渡过危机完成任务。 (6)国际—前得到苏联支持,后得到更多支持。 四、两大抗日战场的比较: 区别:(1)位置不同--敌前正面,敌后侧面;(2)方式不同--大规模正规阵地战,小规模非正
6、规游击战;(3)路线力量不同--单纯依靠政府军队的片面路线,依靠人民的全面路线;(4)地位不同—抗战初期前者处于主导地位,后者处于辅助地位;抗战中后期敌后战争日益成为抗日主战场。 联系: 相互依存,相辅相成。防御阶段,正面战场抗击日军主力,有利于敌后战场的开辟根据地,而敌后的开辟减轻正面压力,加速相持阶段到来;相持阶段,正面趋于消极,敌后十分困难,中共坚持抗日担负抗日主任务;1944年后,敌后开展局部反攻。 五、思考,工农武装割据时的根据地和抗日时期的根据地在地理位置,主要任务,政治经济思想上有何不同?不同的原因有哪些?又有何根本相同?
7、 参考: 不同:地理位置:工农武装割据主要分布在南方几省的交界处的山区,抗日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大城市和交通线周围的广大农村。 主要任务:前者是要推翻国民党独裁统治,后者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政治经济思想:前者在政治是工农苏维埃政权,后者是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前者在经济上土地革命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后者则保留封建制度实行双减双交土地政策;思想上前者左倾思想,后者则经过整风走向成熟。 不同的原因:主要矛盾的变化导致中共改变革命策略;中共逐渐走向成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