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646104
大小:116.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7-18
《招聘和配置技巧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面试官,请先提高自己的素质2009-07-1609:01:58 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说的是某人到上海浦东的一个东南亚知名企业接受HR岗位面试时的经历。期间,该公司的接待人员让求职者填完应聘表格后称HR经理正在开会,就把一批人给晾在一边了,经过1小时10分钟的漫长等待,才开始面试。而且,面试过程中面试官(HR经理)先后接了2个电话,签了一份别人送进来的文件。最后,求职者说感觉这个HR经理在面试她之前可能根本没有看过她的简历。 身边也有一些朋友在求职过程中深感一些HR不够“专业”,而且,我自己也接触过这样的面试官,对于这样
2、的人,我通常是——鄙视! 正如不是每一个人都配称为人一样,也不是每个面试官都配称得上“合格的”面试官(已经不能指望他们成为“优秀的”面试官了)。来看看这些差劲面试官的表现吧。 ⊙对岗位知之甚少,无法准确地向求职者介绍岗位的主要职责和任职要求。HR确实无法熟悉每一个岗位,但如果担任面试官的该岗位的上司也是如此就该问责了! ⊙一味地说,不认真听求职者的介绍。这种人一般在国有企业里比较常见,面试的时候说的很多,介绍企业情况、岗位的发展路径、对某项业务的理解,等等,真正用来了解求职者的时间非常短,根本无法对求职者作出全面、真
3、实的判断。最后却觉得“这个求职者好像不怎么样嘛”。 ⊙不尊重求职者。这样的现象实在是太普遍了,据我所知,包括很多知名的大型企业都或多或少存在这一类问题,比如,通知所有求职者在同一个时间到达,实际上最后一个接受面试的人可能要等上2个小时以上。还有的则是在面试过程中不停地接电话,使得求职者的思路被打断。有的则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感觉是在向求职者做一种施舍……这样的面试官实在是没有资格去面试别人!此外,在开始面试之前不看求职者的个人简历也属于不尊重求职者的一种表现。 ⊙判断求职者的标准过于简单。包括:仅仅以既往任职经历就认
4、为某人合适或者不合适某个岗位;认为留洋归来的海龟素质要高于国内高校的学生;在无领导小组讨论过程中认为观点与面试官本人的观点比较接近的人就是企业要找的人;认为实习经历丰富的人都是积极的人,等等,实在是肤浅! ⊙不注意自身形象。有的在面试时翘个二郎腿,有的坐在老板椅上晃啊晃,有的坐的时候使劲往后仰(那姿势用来打盹差不多)。 ⊙故意卖弄。有些半瓶子的面试官特喜欢卖弄,满以为自己很了不起,故意整出几个专业名词、缩写的英文词语来考验求职者,或者是拿出所谓大师的言论来跟求职者“交流”。 ⊙草草结束面试。不给求职者提问的机会、或者
5、是对求职者提出的问题以涉及公司机密为由不予作答、或者简单地回答求职者“等通知吧”(没有个时限),等等。 如此种种,均为“不专业”的面试官的表现。 不够专业的面试官,不仅会错杀无数优秀的求职者(以及那些潜力较高的求职者),而且因为受到求职者的鄙视而影响了公司的形象,看看很多网站上爆出来的关于面试官的差劲表现就知道了,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公司苦心经营的社会形象往往被这类不专业的面试官在不经意间毁了。 这样的面试官,不提高素质怎么行?!招聘面试中的六种弊端2009-12-0909:19:57 有人说,中国企业的
6、人力资源管理做的做好的是招聘和培训,出现问题最多的也是招聘和人力资源,到现在为止,应聘者的面试仍然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招聘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因为不可能完全通过一个人的应聘材料和笔试纪录就能够做出清晰准确的判断。而且,面试中对面试者的直观印象和可以根据情况调整对面试者的考核方向和内容都会有助于对一个人进行更加完整和公正的评价,以充分保证企业招聘的效果。 对于招聘面试,无论是有过应聘经历的员工还是经常作为面试官的经理人,都会有太多的感慨。员工感慨的是,参加很多的企业面试经常会有一些很“奇怪”的事情发生,明明比另一个人
7、更强些,但最终录取的是别人。而经理们感慨的是:为什么每次千辛万苦地从一大堆应聘者中选拔出的合格者中总有几个连试用期都无法通过就必须被淘汰掉,同时,又恍惚觉得那些没有通过面试的应聘者中还有更合适的人选没有被发掘出来。这说明,企业的招聘面试工作存在出了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HR实践工作和为企业提供HR管理咨询和培训的经历进行了一些归纳,把这些问题总结如下。 一、不专业面试官的提问毫无章法企业招聘面试中对被面试者提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多,这是企业中从事招聘面试工作人员的专业度不够的明显体现。(一)重复提问 重复提问常见于
8、初次面试和复试的衔接过程中,复试的考官可能不太了解初试情况,就很容易提出与初试相同的问题。当然,这些问题肯定也是考官都很关心的问题,比如说个人的学习、工作情况,以前的工作业绩,以前工作的离职原因,对应聘公司的认识等等,但这样显然有悖于复试的真实意义——即进一步深层次地评价应聘者。浪费了面试双方宝贵的时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