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马原网上学习习题

西南大学马原网上学习习题

ID:12630229

大小:117.5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8-07-18

西南大学马原网上学习习题_第1页
西南大学马原网上学习习题_第2页
西南大学马原网上学习习题_第3页
西南大学马原网上学习习题_第4页
西南大学马原网上学习习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南大学马原网上学习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2.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D劳动价值论辩证法历史观剩余价值论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工人罢工和起义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1.恩格斯

2、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B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一切知识的总汇对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3.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D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普遍性特殊性科学性客观实在性5.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

3、是B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物质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可感知性物质是自然界的具体的物质形态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A多样性的物质统一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物质和精神的统一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关于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问题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1.主观唯心主义的特征是D主张只有理性认识才是可靠的主张只有感性认识才是可靠的认为人的精神是崇高的认为世界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2.客观唯心主义的特征是

4、B认为只有理性认识是可靠的认为世界是某种独立精神的产物人的意志是世界的本质物质世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3.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A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相分离世界观与方法论相分离主体与客体相分离自然观与历史观相分离4.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指的是B运动实践精神生产物质生产5.列宁指出:当然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这里讲的“有限的范围”是指B物质能否被意识所正确反映物质

5、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意识是否根源于物质意识是否对物质具有反作用6.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哲学都是ABC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的学说具有历史性的意识形态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7.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时哲学的基本问题,因为ABD它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它是实际工作中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关系的根本问题它是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它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标准8.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BD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复合理在事先心外无事,心外无理9.下列

6、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BCD物是感觉的集合“理在事先”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未有天地万物,已有天地万物之理”10.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的缺陷有ABCD用机械力学的尺度去衡量物质的一切运动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过程对社会历史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ACD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1.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

7、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只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短的粉笔头,但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C注重量的积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坚持适度原则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2.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

8、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C客观性有限性相对性一维性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说明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是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静止是绝对的,运动也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也是相对的4.唯物辩证法的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形式和状态方向和道路结构和功能源泉和动力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是本质和现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