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617591
大小:68.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18
《阐释社会三形态与宽容的历史发展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阐释社会三形态与宽容的历史发展论文社会三形态与宽容的历史发展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社会三形态与宽容的历史发展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宽容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伸着其自然的疆域,同时还能根据自身的需要而不断转变着自然界的现存状态和面貌,调整着与自然间的相互关系。由此可知,宽容主体已能自觉地以“类”为自身活动的内在规定,并在战胜自然灾难、摆脱存活困境的过程中发挥和实现着自己的“类”本性,这种“类”意识成为了宽容谱系中最为稳固的基点,成为了和谐共生的起点。第二,在诸子摘要:随着社会形态的历史性变迁,宽容的内涵、特征、机制也发生着转变。自然经济中的美德式宽容反映着私德作用上不平
2、等主体间的一种道德关系;而商品经济中的制度式宽容已受到法律的规范与保护,成为公德作用上平等主体间权利关系的投影;但只有在时间经济中生发的普世性宽容,才终能超越美德宽容的感性狭隘和制度宽容的理性局限,提升为文明世界所需的真正宽容。 关键词:社会三形态;宽容;演进;趋向 1007-9092(2013)01-0059-06 纵观历史,宽容发展始终要受到两种限定,一是宽容主体自身的存在状况,二是自然与社会的存在状况。宽容主体亦即宽容行为的发出与执行者,宽容的受动者也就是被宽容的对象则为宽容客体。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宽容原则宣言》中明确指出:“宽容是个人、群体和国家所应采取的态度”,故而
3、可说宽容主体是由不同的个人、群体和国家共同构成的。但宽容主体是否能成为真正的宽容行为主体,除开其自身宽容能力和宽容意识的孕育和发展外,还主要受限于自然及社会实际的运转状况。如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是社会制约的主要力量,因此,宽容表现为其对被统治阶级的宽恕,其实质乃维护自身利益而采取的怀柔策略,而非真正作用上的宽容实现。所以要考察宽容的发展路径,就必须将宽容置于社会三形态的变迁中,将宽容主体的发展状态与社会形态的变化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其发展规律,明晰其未来的历史发展趋向。 一、自然经济形态下的宽容 在自然经济中,生产力主要表现为自然制约的生产力,社会分工并不发达,生
4、产的社会化程度极低,人们必须以群体联合力量和集体行动来弥补个体能力的不足,于是,对群体利益的膜拜吞没和消弭了个体的自我发展,个体的“小我”被共同的“大我”所取代,毫无独立存在的价值和作用。在这样的生活模式下,人们的社会价值取向呈现出强烈的同质性和单一性特征,生活世界的矛盾主要表现为私人生活间的相互摩擦。“宽容”因而被狭隘地限定在个体道德修养层面,成为判定个人道德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尺,等同于大度、谦逊、容忍、不计较等人格美德。 从宽容的主体层面审视,在自然经济中,宽容主体自身素质能得到大幅度提升。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构成了相对独立的组织形式和运动方式,在认识和改造自
5、然的过程中,勇于直面原始的自然界,通过不断地摸索、探险、延伸着其自然的疆域,同时还能根据自身的需要而不断转变着自然界的现存状态和面貌,调整着与自然间的相互关系。由此可知,宽容主体已能自觉地以“类”为自身活动的内在规定,并在战胜自然灾难、摆脱存活困境的过程中发挥和实现着自己的“类”本性,这种“类”意识成为了宽容谱系中最为稳固的基点,成为了和谐共生的起点。第二,在诸子百家思想为主导文化的自然经济形态中,宽容主体自身的道德修为与道德自觉意识得以增强。人们在耳濡目染间已把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精神,老子“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的慈悲情怀,墨家“兼爱非攻”思想中的忍让、仁爱、宽
6、厚等品质内化为自身行事的指导思想,成为交往秩序建立的一种模式、一种理路,促成了德性共同体的形成,反过来在德行共同体的熏陶下,每个个体的宽容意识又得以不断加深和巩固。 概而论之,宽容发生的情境是以独立主体间多样、异质的思想理念和行为方式为前提的,但在自然经济中,宽容主体在面对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活动过程中,虽自身素质得到明显提升但独立自主的“我”的观念始终无法形成,“无我性”和“同质性”特征明显,宽容主体的自我发展频频受阻。这主要表现为:一是,宽容主体在自然中迷失自我。在自然经济中,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人们对自然的认知和改造能力有限,受制于土地、水利、气候等自然条件,只能局限于在狭窄的劳动对象
7、、劳动内容和劳动过程,处于被自然支配的地位。马克思指出“无论是奴隶形式,还是农奴形式的,都被作为生产的无机条件与其他自然物列为一类,即与牲畜并列,或者是土地的附属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6页。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抽象的直接同一关系,把自身当作自然的一部分而失去“我”的身份和地位。二是,宽容主体在群体中迷失自我。“我们越是往前追溯历史个人,从而也是进行生产的个人,就越表现为不独立,而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