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案)-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

第2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案)-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

ID:12609020

大小:684.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07-18

第2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案)-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_第1页
第2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案)-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_第2页
第2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案)-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_第3页
第2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案)-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_第4页
第2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案)-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2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案)-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2.斯大林模式。3.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一、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1.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必要性要想透彻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必要性,则需要全面认识其实施的背景和积极影响。(1)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严峻形势看,国内外敌对势力非常强大;从苏俄的力量看,苏俄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再加上一战的破坏,这一时期苏维埃政权的经济、军事力量都非常薄弱。(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维埃政府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为适应国内战争的需要而采取的非常措施,它的实施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财力、物

2、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使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站住了脚。2.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构想:新经济政策(1)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并不是社会主义的一种经济模式,而是一个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战略政策。实施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目的在于巩固工农联盟,对小农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把小商品生产纳入到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之中。(2)新经济政策是受社会主义经济计划的规定、指导和调节的。列宁是把新经济政策中的商品经济因素作为资本主义来看待的,其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初衷就是要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尽管列宁最终并没有完全突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大思路,但是新经济政策对落后国家的社会

3、主义建设仍有着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学#3.斯大林模式下的国家投资和罗斯福新政中国家投资的比较(1)流向不同: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国家资金流向与国防相关的重工业领域。罗斯福新政中,美国国家资金流向惠及民生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公共工程。-24-(2)影响不同:斯大林模式下,一方面,国家投资使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为二战中击败法西斯国家奠定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和产品单调;经济粗放型发展,效益低下,国家资源大量消耗和浪费。罗斯福新政中,“以工代赈”扩大了生产资料市场,刺激了消费和生产;增加就业机会,稳定了社会秩序

4、,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比较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异侧重点农业工业前期是经济领域,后期是政治领域结果取得一定的成就,最后失败失败失败原因未改变原有体制,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虽然进行了根本性改革,但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同(1)目的: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2)内容: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3)结果: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高频考点一、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实质和作用例1.“商业正是我们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我们居于领导地位的共产党‘必须全力抓住的环节’,否则就‘建不成社会

5、主义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据此苏维埃俄国决定(  )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B.推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市场发挥客观作用C.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D.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制法西斯德国侵略-24-【答案】B【变式探究】“只有农村居民流入城市,只有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混合和融合起来,才能使农村居民摆脱孤立无援的地位。”苏俄的下列措施中最有助于实现这一点的是(  )A.余粮收集制        B.建立集体农庄C.固定粮食税 D.允许自由贸易【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新经济政策。本题要准确理解材料。解读材料可知,要缩小农民与非农业人口的差距,

6、要保障农民利益,A项是对农产品的无偿征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A项错误;B项是斯大林时期的政策,不符合材料时间,B项排除;C项固定粮食税,是指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保障了人民的利益,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项符合题意;允许自由贸易是商业政策,同材料中的保护农民题意不符,D项错误。故选C项。【答案】C高频考点二、正确认识“斯大林模式”例2.1933—1934年苏联粮食产区的小麦交售价格是每公斤3.2—9.4戈比,而每公斤面粉的零售价格是35—60戈比。这反映了当时苏联(  )A.抵制欧美国家农产品倾销B.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C.实施优先发展工业的战略D.城乡间

7、经济交流频繁答案:C【变式探究】赫鲁晓夫逐步改革农民义务交售农产品的制度,并于1958年最终取消了这一制度,新方法规定由国家用统一的办法向集体农庄收购农副产品。这一做法(  )A.突破了斯大林模式B.考虑了苏联经济发展实际C.为工业提供更多资金D.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24-解析:赫鲁晓夫改革并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根据苏联的实际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尤其是对农业的政策做了变动,由国家用统一的办法向集体农庄收购农副产品即其措施之一,故B项正确;赫鲁晓夫的该项改革措施并没有为工业提供更多资金,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出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

8、权,故D项错误。学%答案:B高频考点三、二战后苏联三次改革的各自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