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563790
大小:3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7
《电控汽车排气背压过高故障的检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电控汽车排气背压过高故障的检测要领一、排气背压过高故障实例 例1 故障现象 一辆桑塔纳2000警用车,装备1.8LAJR型电喷发动机。该车夜间执行蹲点任务到凌晨3点半,早晨7点钟启动时发动机无法着车。 故障诊断与排除 试车,发现有着车的征兆,说明燃油系统、点火电路无大问题。检查蓄电池电压为11.8V,燃油压力246kPa,均正常;汽缸压力、点火时刻也都正常。用故障诊断仪清码后重新读码,显示故障内容为“1~4缸喷油器对正极开路或短路”。再次用启动机带动发动机运转,发现喷油器处发出轻微的“嗤嗤”漏气声,并有一股气体喷出来,于
2、是怀疑排气管堵塞。拆下后节消声器,果然发现里面由于结冰而堵塞。不装后节消声器,发动机顺利启动了。 由于此车长时间驻车并且怠速运转,排出的废气在通过三元催化转化器时,其中的水蒸气骤冷形成水滴进而结冰。随着时间的延长,冰层逐渐加厚,最终将排气管孔堵死引起废气倒流,因而导致了该故障的出现。 事实证明,在北方的冬季,若汽车长时间低速行驶,排气管往往产生不同程度的堵塞。 例2 故障现象 一辆2006年款东南得利卡,采用EQ491i发动机,行驶1000km后突然出现动力不足,急加速不良现象。 故障诊断与排除 检查油压、火
3、花塞、正时皮带,都正常;用故障诊断仪检测电控系统,没有故障码存储;读取数据流,怠速时正常,但是在2000~3000r/min时数据一片混乱。一般情况下,不会有那么多传感器和执行器同时出现故障,怀疑ECU有问题,但是检测ECU的电源和搭铁,都正常。拆开数据流不正常的传感器的插接器试验,数据没有变化。用示波器检测曲轴位置传感器和凸轮轴位置传感器,其波形在怠速、中速和加速时都符合标准。更换ECU,无效。最后检查发现是三元催化转化器芯已经破碎,引起堵塞。怠速时废气尚能排出,因此怠速时数据基本正常。但是在中速和急加速时,排出的废气量增大,来不及通过堵塞的三元催
4、化转化器,因此造成排气背压过高。 例3 故障现象 一辆红旗世纪星CA7202E3轿车,装备尼桑六缸2.0L电喷发动机,行驶里程12万km。该车出现发动机不易启动,启动后加速无力的故障。 故障诊断与排除 检查燃油压力为280kPa,正常。进行急加速试验,发动机转速上升缓慢,并且伴有“呜呜”的声音。拆开空气滤清器检查,发现这种“呜呜”声是由进气管发出的,怀疑排气管堵塞。将真空表接到进气管上测量,怠速时真空表的读数为60kPa,基本正常;当发动机转速加到2000r/min时,真空表的读数从47kPa降低到13kPa,发动机的转
5、速也随之下降,如果不松开加速踏板,发动机甚至会熄火。将汽车举起,检查三元催化转化器,发现其内部的蜂窝状催化物质大面积破损,阻碍了废气的排出,因而影响吸气效果,造成发动机加速无力。二、发动机排气背压过高的一般表现 1.发动机有油、有火,但是无法启动; 2.加速不良,没有高速; 3.加速时进气管“回火”,急加速熄火; 4.进气管向外冒白烟; 5.没有超速挡(排气背压过高会造成发动机加速不良,好像没有超速挡,所以有时会误认为是自动变速器的故障); 6.用故障诊断仪检测电控系统,一般没有故障代码。若读取数据流,往往有多项数
6、据不正常。 有的汽车低速行驶时耸车,减速后再加速耸车更加明显,更换点火线圈高压线、火花塞、电控单元都不见好转,这就要考虑排气背压是否过高了。这种情况与加速不畅、车速提不起来、急加速时回火甚至熄火相比较,只是排气管堵塞的程度不同而已。 总之,若排气背压过高,会造成发动机启动困难、怠速不良、加速无力、转速不稳定、点火调节失控等故障现象。 三、排气背压过高导致发动机诸多故障的机理 1.由于发动机排气背压过高,汽缸内混合气燃烧后生成的废气难以排出,废气只能返流,导致真空管路堵塞,使热线/热膜式空气流量传感器、进气压力传感器、怠速空气阀
7、以及节气门等被污染和运动件卡滞,并使怠速时节气门的开启角度过大,引起混合气过稀。 2.由于废气排放不充分,废气回流到进气歧管使进气管真空度降低,因而导致进气管“回火”。这还会使燃油压力调节器里的真空度不正常,造成燃油压力过高。 3.进气管真空度降低造成新鲜混合气不能被顺利吸入,影响汽缸的充气量。同时由于废气的稀释作用使混合气相对稀薄,造成发动机功率下降。 4.对于废气涡轮增压发动机,其工作原理是基于汽缸内的废气在排出前具有相当大的压力能,从排气门排出后再进入涡轮增压器,压力能转化为动能,驱动涡轮增压器高速旋转。废气的流速越快,其驱动
8、能力就越强。如果废气在排气管内积聚,排气背压升高,汽缸内外的废气压力差减小,气流速度就会降低,涡轮增压能力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