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木兰诗》“唧唧复唧唧”与“双兔傍地走”

再谈《木兰诗》“唧唧复唧唧”与“双兔傍地走”

ID:12554992

大小:71.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17

再谈《木兰诗》“唧唧复唧唧”与“双兔傍地走”_第1页
再谈《木兰诗》“唧唧复唧唧”与“双兔傍地走”_第2页
再谈《木兰诗》“唧唧复唧唧”与“双兔傍地走”_第3页
再谈《木兰诗》“唧唧复唧唧”与“双兔傍地走”_第4页
再谈《木兰诗》“唧唧复唧唧”与“双兔傍地走”_第5页
资源描述:

《再谈《木兰诗》“唧唧复唧唧”与“双兔傍地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再谈《木兰诗》“唧唧复唧唧”与“双兔傍地走”本文发表于《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作者:青海民族大学2008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 内容提要:作为“乐府双璧”之一的《木兰诗》,又称《木兰辞》,以其动人的故事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北朝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代表了北朝乐府民歌的杰出成就,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极为罕见的作品之一。遗憾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几乎各时期的中学语文教材都将《木兰诗》收入,对“唧唧复唧唧”、“双兔傍地走”等词句的解释却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读,进而影响了几代人对《木兰诗》的理解。本文试总结前人观点,提出

2、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机杼声虫鸣声起兴叹息     贴着地面并排助词           作为“乐府双璧”之一的《木兰诗》,又称《木兰辞》。最早著录于南朝陈释智匠《古今乐录》,后收入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一般认为是北魏与柔然战争中民间创作的作品。这首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荣立赫赫战功后重返故乡的故事,充满了浓烈的浪漫主义气息,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中说:“北朝有《木兰诗》一篇,足够压倒南北两朝的全部士族诗人。”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花时四年拍摄了动画片《花木兰》,将花木兰这一形象展示给了世界人民。直

3、到今天,舞台银幕上的木兰形象仍然激励着海内外炎黄子孙。因此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时期的中学语文教材中几乎都将《木兰诗》收入。但遗憾的是,对“唧唧复唧唧”、“双兔傍地走”等词句的解释却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读,进而影响了几代人对《木兰诗》的理解。本文试总结前人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唧唧复唧唧”:   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乎各时期的中学语文教材都将《木兰诗》收入。但遗憾的是,学界多年来关于《木兰诗》“唧唧”一词的解释众说纷纭,最终也没有得出一个定论。《汉语小词典》[①]:“唧唧:象声词。①细碎的虫声。例如:蟋蟀唧唧地叫着。②窃窃私语

4、声。例如:唧唧喳喳。③叹息声。”1988年修订版《新华字典》:“唧唧:象声词,形容虫叫或小声说话。”反映在初中语文教学上,“唧唧”一词的多重释义,也使一些教师显得无所适从,更何况,教材由于适用时间、地点、版本等的不同,关于“唧唧”一词的释疑更是五花八门。因此,“唧唧”一词到底该如何注解,越发显得“云深不知处”了。以下将对各种观点进行分析。   1.机杼声   翻开建国以来不同出版社的中学语文课本,大部分都将“唧唧”一词解释作“机杼声”,或“机杼声。一说叹息声。”《辞海》(1979年版)也认为此处是“织机声”。这样解释倒是省力,乍

5、看似乎能让初中生好理解,细想之下却很容易发现问题:   首先,“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其中“不闻机杼声”,可能有两种解释:一是“没有听到机杼声”,二是“停机叹息,机杼声时断时续”。如果“唧唧”理解作“机杼声”,无论按照上述哪种解释都自相矛盾。   其次,从人物内心活动出发,作者意欲弱化织布声,强化叹息声,并以此表现木兰此时无心织布,进而暗示她忧患的深重。如果“唧唧”是机杼声的话,不是南辕北辙了吗?   再次,“以‘唧唧’为机杼声,前人从来没有这种说法。机杼声该作‘轧轧’或‘札札’。《五灯会元》‘妇摇机

6、轧轧’和《古诗十九首》的‘札札弄机杼’是其证。”[②]2.虫鸣声      这也是比较流行的一种看法。欧阳修《秋声赋》:“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此处“唧唧”是虫鸣声。或许受此启发,一位中学语文教师撰文提出[③]:“从翻译角度上来看,句子更富诗情画意,译文:‘寂静的夜晚,远远近近地传来阵阵虫鸣,稀疏的织机声散落在沉沉的暮色,木兰心思重重无心织布.辗转的人儿呀,听不到木兰弄梭的声音,只有那幽幽一叹,似两把木棰,敲打难眠人儿的耳鼓’。……既可以为木兰当户弄机杼搭建出一个极佳的周边环境,展现出一幅极美的画图,又可使学生在阅读

7、过程中仔细咂摸,提高其丰富联想与想象能力.……从学生所占有的资料出发进行课文教学,对材料释疑解惑,便于教师授课,便于学生理解,于掌握知识事半而功倍。”   笔者对这位老师的认真负责态度深表敬意,但对上文为创造意境、方便教学而主观判断词义的出发点不敢苟同。郭茂倩《乐府诗集》“唧唧复唧唧”句末小注:一作“促织何唧唧”。晋朝崔豹《古今注》:“促织,一名投机,谓其声如急织。”窦忠文《<木兰诗>教学中的若干问题》指出[④]:“宋李昉等编的《文苑英华》中的《木兰诗》,这一句写作‘唧唧何力力’。按‘力力’二字,历来作‘叹息’解,例如晋明帝太宁

8、年间童谣:‘恻恻力力,放马南山。’北朝乐府民歌《地驱乐歌辞》:‘恻恻力力,念君无极。’以后《古文苑》中的《木兰诗》这一句,编者将‘唧唧’误以为促织叫声,改为‘促织何唧唧’,是无根据的。”   3.起兴手法,无具体意义,是表声的字。    近些年又出现一种看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