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指导中华文化概说

期末复习指导中华文化概说

ID:12536964

大小:85.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7-17

期末复习指导中华文化概说_第1页
期末复习指导中华文化概说_第2页
期末复习指导中华文化概说_第3页
期末复习指导中华文化概说_第4页
期末复习指导中华文化概说_第5页
资源描述:

《期末复习指导中华文化概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华文化概说》期末复习指导考试方式开卷,课堂笔试,90分钟。考试成绩卷面100分,占最终考核成绩80%。考试题型1、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2、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3、问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或第1题10分,第2题20分)4、评述题(40分)考核范围一、填空题、单项选择题考核范围为:教材全部章节。答题要求:填空题不得有错别字,若一个空中有一个错别字,则整空不得分;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二、问答题考核范围与答题要求:范围见下“问答题重点复习内容”。答题要求:要点归纳完整,陈述清晰,举例恰当,分析合理,错别字酌情扣分,每题不超过

2、2分。三、评述题考核范围与答题要求:范围见下“评述题重点复习内容”。答题要求:在所给两题中任选一题,写成700字左右的评述文章。要求: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有个人见解。若给材料,则须结合所给材料(从中引出观点,或以材料为论据)。本题为主观题,无标准答案。评分标准如下:1、对所评的文化现象描述准确、全面,针对题目要求(与所给材料)评述分析,有个人观点,逻辑自洽,举例生动恰当,表达准确,语言流畅,错别字2个以内。35-40分。2、对所评的文化现象描述基本准确、涉及重要的几个方面,针对题目要求(与所给材料)评述分析,有部分个人观点,举例恰当,表达基本准确,语言流畅,错别字5个以

3、内。28-34分。3、对所评的文化现象描述部分准确、但不全面,未完全针对题目要求(与所给材料)评述分析,少有个人观点,举例基本说明问题,表达无大失误,错别字8个以内。21-27分。4、对所评的文化现象描述不准确,完全未针对题目要求(与所给材料)评述分析,离题跑题,或者针对题目要求评述分析,但基本照抄现成观点,无个人见解,且表达有误,语言不通,错别字8个以上。0-20分以下。一.填空、选择见作业及客观题补充二.问答题重点复习内容1、龙的形象有何意义?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龙是各部落初民原始图腾的混合物。最初龙的形象各异,昭示着最初氏族文化的各异。最终汇成角似鹿,头似蛇,眼似龟,项似蛇

4、,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完整形象,而且还被神化成能幽能明,能巨能细,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的神龙,赋予其超人的神力。这一形象改造的过程,也就是多元文化趋于融合的过程,最终升格为华夏族共同的图腾。2、西周时期神本文化转向人本文化表现在哪些方面?21殷商文化还带有很浓的神本色彩,殷人宗天、尚鬼、嗜酒,谋求在某种迷狂状态下的与神共舞。到西周时期,神本文化迅速地转向人本文化。这种转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青铜器的制式和纹样。第二,卜筮之法。第三,周人重“德”的社会风尚。第四,周代的宗法制度上。3、春秋时期士的崛起的原因是什么?士的崛起,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经

5、济基础。铁器的使用,生产力的提高,促使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使大批的士“不耕而食”成为可能。其次是社会原因。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上古原始的宗法制度受到挑战,使士失去生活保障,他们便凭借才能重新寻找生活出路和进行人生价值定位。最后是政治条件。诸侯为求富国强兵,纷纷招贤纳士,士于是作为政治智囊、军事参谋、外交使节、思想精英步入了历史舞台。4、诸子百家有哪些主要学派与代表人物?其主要主张是什么?先秦诸子中,“显学”主要是儒家和墨家,其次是道家、法家。儒家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墨家代表人物是墨子,道家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子。儒家学说以现实伦理为主要关怀对象

6、,以“仁”为其思想核心,“礼”为行为规范,“义”为价值标准,“智”为认知手段,其学术导向则是以恢复西周的宗法社会模式为指归,因而表现出复古守旧的特点。墨家身体力行,在对原始天道观改造过程中,形成独具个性的“天志”观,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节用、节葬、非乐、兼爱、非攻、尚贤等一系列的观点,具有平等色彩,对后世影响巨大。道家以“无为”为本,形成朴素的辩证观和相对主义,强调个体价值与精神的自由。5、“百家”学派共同的文化特征是什么?诸子百家虽然形态各异,但却有着许多共同之处,概之有三:其一,诸子百家的学术渊源都是六经。其二,从总的哲学观点上看,各家都奉行道一元论之说。其三,各家学说有一个共

7、同的指归,那就是治道。其目的都是要将社会从混乱无序之中救出,重塑一个有序的社会。由于渊源相同而目的一致,所以“百家争鸣”所形成的共同文化特征中“和而不同”。6、秦汉时期文化大一统局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一是学术原因。战国末期,各家学说已呈趋于融合之势。这主要体现在战国后期出现的《易传》和《吕氏春秋》作品中。二是政治原因。秦王朝统一六国,为文化的一统准备了政治上的条件。更重要的是,秦王朝以法家思想为统治之术,实施了一系列统一文化的措施。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地同域等,以制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