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级以太网的三大主流技术

电信级以太网的三大主流技术

ID:12535839

大小:3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7

电信级以太网的三大主流技术_第1页
电信级以太网的三大主流技术_第2页
电信级以太网的三大主流技术_第3页
资源描述:

《电信级以太网的三大主流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电信级以太网的三大主流技术电信级以太网(CE)的概念一经MEF提出,就引起业界的普遍关注。经过一年多沸沸扬扬的争论,CE最终定位于在城域网络中解决IP、以太网、TDM等业务的传送问题。但是究竟何为CE?TMPLS、PBT、PVT又是什么样的技术?运营商又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CE概念之辩从2005年2月17日MEF举办第一次CEWC(CarrierEthernetWorldCongress),到2005年9月13日公布业界第一次CE认证,再到今日CE市场的启动,MEF在通信产业界掀起了一股CE旋风,席卷了从技

2、术、标准到产品、市场,从接入、汇聚到核心网络等不同层面的多个领域,一时间业界津津乐道于此。然而CE并不是一个特定的技术术语,不专指某种网络技术,也不排斥某种网络技术。按照MEF定义,它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标准化的业务(以太网透明专线、虚拟专线、虚拟局域网);可扩展性(各种以太网业务、10万条以上的业务规模、从1M到10GE);可靠性(用户无感知的故障恢复、低于50ms的保护倒换);QoS(端到端有保障的业务性能);电信级网络管理(快速业务建立、OAM、用户网络管理)。但这并不是全部。(可靠性与保护、业务扩展性

3、、运营级OAM、严格的QoS以及对TDM业务的支持)从运营商角度看,CE技术是指以太网技术由企业网应用到电信网的技术;从网络层次角度看,也是以太网由局域网应用到城域网、广域网的技术。传统的电信网络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层次性、安全性、容错性、可区分服务、可操作维护性、可管理性和可控制性,比如ATM网络、SDH网络。近年来Internet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是给电信网络引入了流量工程的机制,并从MPLS和ASON引入了控制平面的概念。目前在各标准组织中,数据平面、控制平面、管理平面是对网络架构比较清晰的模型划分。M

4、EF推出的CE认证以网络能够支持的以太网业务类型(比如E-Line、E-LAN)和业务所能够达到的性能(比如一定的时延、抖动、丢包率)为衡量标准,并不限定某种特定的以太网技术方案。这样在实际部署中CE的传送层,即以太网业务的服务层的技术选择可以有多种。目前出现的CE传送层技术有SDH/Sonet、OTN、MPLS/IP、Ethernet、WDM、ATM等,各自有其数据交叉/交换、OAM、QoS等机制。CE的管理平面和控制平面,根据电信网络的要求,对不同的以太网业务的传送技术将会保持一致的规格。相应的标准正在I

5、TU-T和IETF进行研究。当前有三种主要的CE技术进入标准组织并开始在电信网络部署,下面分别介绍。TMPLS横空出世TransportMPLS是ITU-TSG15定义的基于MPLS技术的一个面向连接的包传送技术,是MPLS的一个子集。它是将数据通信技术同电信网络有效结合的一个技术。由于同IP/MPLS网络具有一致的基础技术,它被看作MPLS从核心网络向城域网和接入网的自然延伸。TMPLS抛弃了IETF为MPLS定义的繁复的控制协议族,简化了数据平面,去掉了不必要的转发处理,并增加了ITU-T传送风格的保护倒

6、换和OAM功能。它不支持的特性有:PHP、精细的包丢弃算法、标签合并、ECMP等等。TMPLS被设计成与它的客户信号和控制网络(如MCN、SCN)独立,它并不限定要使用某种特定的控制协议或管理方式,这给网络运营商选择不同的控制平面、管理平面和承载不同的用户业务留下空间。它承载的客户信号可以是IP/MPLS,也可以是以太网。TMPLS的连接具有较长的稳定性,这使它可具有传送网络所必备的保护倒换和OAM等功能特性。以太网业务通过TMPLS传送,会用到MPLS-Ethernet互通机制,也就是PWE3技术。按照RF

7、C3985对PWE3架构的定义,PWE3是在包交换网络PSN(PacketSwitchedNetwork)上仿真电信网络业务的基本特性,以保证其穿越PSN而性能只受到最小的影响,这些业务包括E1/T1专线、帧中继FR、ATM、Ethernet等。IETF为PW定义了一组OAM功能。PW的维护工具BFD是一个轻量级的LSP-Ping和LSP-Traceroute,但是从传送的风格来看这个OAM工具依然需要较多的软件处理。在标准化的进程上,TMPLS走在其它CE技术的前面,TMPLS架构(G.8110.1)、MP

8、LS设备(G.8121)、MPLSOAM(Y.1711)、保护倒换(Y.1720/G.8131)的第一个版本在2006年2月的ITU-TSG15全会上得以通过。IETF对以太网PW的定义也已经成熟。然而TPMLS在实际应用中不会像理论上这么简单,它与核心网络的IP/MPLS、边缘网络的MPLS、PWE3技术如何互通还在争论中,有意见认为TMPLS应该处于服务层,而在与核心网络互通时则是一个对等的模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