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统筹城乡发展进程的思考

关于加快统筹城乡发展进程的思考

ID:12527036

大小:4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7

关于加快统筹城乡发展进程的思考_第1页
关于加快统筹城乡发展进程的思考_第2页
关于加快统筹城乡发展进程的思考_第3页
关于加快统筹城乡发展进程的思考_第4页
关于加快统筹城乡发展进程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加快统筹城乡发展进程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加快统筹城乡发展进程的思考澄溪镇位于长寿、澄溪、邻水三县(区)交界处,地处渝东北翼与“一圈”的交接点和澄溪承接长寿辐射的“桥头堡”。是全国重点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重庆市首批启动的经济百强镇和重点中心镇。全镇辐员面积59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6个社区成委,总人口5.54万人,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值)7.4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487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28元,农民人均收入4558元,城镇化率达54.8%。在2007年9月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示范

2、镇后,澄溪镇党委及时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确立了“强产业、壮城镇、建新村、抓开放、兴民生”的城乡统筹发展总体思路和“小单元、多模式、低风险、逐步推近”的工作原则,顺利启动了改革试验工作。一、澄溪镇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所做的积极尝试(一)搞好“四规叠合”工作试点,改变各类规划条块分割局面。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澄溪镇积极开展“四规叠合”试点,编制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城乡建设、生态环保规划的城乡发展综合实施规划,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发展,使各类规划有机衔接,实现城乡规划全域覆盖。尤

3、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的编制上狠下功夫,打破城乡规划的条块分割,强化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加强国土空间利用状况的动态监测,力求达到功能定位导向、相互衔接编制、要素协调一致、综合集成实施的总体要求。与此同时,还编制完善了城乡协调一致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规划,对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统筹考虑,综合平衡,超前规划,合理布局,整体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均衡发展,构建城乡协调一致的基础设施体系。(二)四种模式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澄溪镇把土地流转作为统筹城乡的“突破口”,采取政策激励、示范引导等措施,加

4、快土地流转步伐,仅在2008年底,全镇采取转包、转让、出租、入股等形式共流转土地5382.03亩,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20.9%,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其中20亩以下的流转了3165.7亩;20-50亩的流转了95.33亩,51-100亩的流转了110亩;100亩以上的流转了2011亩。实践中,澄溪探索出四种符合本地实际的土地流转模式:一是龙头企业流转。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合同流转土地。二是业主租赁流转。由业主或专业组织与农户签订租赁合同,对土地作价流转。三是土地入股流

5、转。农民自愿将承包地或栽种的作物作为股份加入专业组织,在土地经营效益基础上按实有股份进行二次利润分配。四是大户转包流转。回乡创业人员集中转包外出务工者闲置、撂荒的土地用于发展现代农业。(三)四项措施做大劳务经济。澄溪镇把劳务经济作为农村“第一资源、第一产业、第一经济”来抓,紧紧围绕“减人增收”这一中心,把握“劳务创收、转人转户”两个关键环节,使劳务经济成为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有力抓手。实践中,坚持了“四抓”:一抓订单培训。为保证专业对路和用工需要,坚持了“委托招生、订单培训”原则,市场用工需要什么,培

6、训机构就培训什么,实现了从农民和产业工人的转变。二抓定向输出,为促进劳务有序、成建制输出,近年来,澄溪镇在云南昆明、湖北十堰、广东深圳、浙江温州等务工集中地设立了集行业商会、法律援助联络站、招商引资联络处、劳务输出信息服务站和流动党员支部“五位一体”的“农民工之家”,切实保障了澄溪籍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三抓中介培育。目前,全镇已培育劳务经纪人数十人,并成立了劳务经纪人协会,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四抓生产力回引,对在市场拼博中学到了实用技术和管理经验,积累了原始资金,有创业冲动和回

7、报家乡热情的外出务工人员,县委政府及时因势利导,搭建创业平台,采取跟踪联系、政策鼓励、优化环境和情感打动等措施,促进生产力的回引,近2年来,全镇返乡创业农民工达40余户。(四)四条原则推动新村建设。建设新村集中居住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土地集约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澄溪在库区移民安置、城效(场镇)土地征用安置等方面,采取政府引导、政策鼓励和示范带动等举措,推动新村建设,形成了城郊一带和经济发展较好的农民新村。实践中,澄溪镇坚持了四条原则:一是尊重群众意愿,科学合理规划。规划坚持“三个结合“,即

8、以人为本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方便群众生活与居民新村建设相结合。选址遵循有利于生产生活,有利于长久人居中的原则。二是多方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新村建设,投入是基础。坚持政府投入与群众投劳相结合,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示范引导,逐批集中。针对村民思想认识不一、经济实力有差异等具体问题,采取让一部份认识到位、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村民先动起来,从资金和占地等方面做示范,吸引其他居民自觉主动向新村集中。四是加强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以新村社区自愿者协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