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学宁 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的多元化选择及其路径依赖.doc

顾学宁 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的多元化选择及其路径依赖.doc

ID:12526594

大小:8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7

顾学宁 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的多元化选择及其路径依赖.doc_第1页
顾学宁 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的多元化选择及其路径依赖.doc_第2页
顾学宁 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的多元化选择及其路径依赖.doc_第3页
顾学宁 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的多元化选择及其路径依赖.doc_第4页
顾学宁 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的多元化选择及其路径依赖.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顾学宁 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的多元化选择及其路径依赖.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的多元化选择及其路径依赖本文为南京财经大学2005年“预研究”项目。顾学宁顾学宁(1964-),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家发展研究中心高级访问学者;研究方向:宏观经济政策、制度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文明史与现代化社会研究。guxuening@163.com。李丽萍丁琴兰李丽萍(1968-),南京财经大学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比较文明;丁琴兰(1966-),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三农问题。(南京财经大学)                             摘要:中国现代化是人类进步、文明发展的主流,也是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

2、步的主题。中国现代化的基础在于农村的现代化,本文从我国实际出发,探求我国农村现代化的后发优势,探讨我国现代化路径多元化的现实性与可能性:走一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民主化”、“信息化”与“生态化”的新型农村现代化道路,也是我国农村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路径。关键词:现代化;农村产业化;路径依赖;可持续发展                                    一、现代化及中国农村现代化研究述要最近的3个世纪,现代化成为人类进步的主题,以及文明发展的主流,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也根本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关于现代

3、化的研究,在最近的50年间,大体可区分出经典现代化理论、后现代化理论和第二次现代化理论三大体系。国外中国现代化研究以罗兹曼、布莱克等人的《中国的现代化》为代表,从17、18世纪写至1970年代末我国的改革开放,其分析框架为社会学的结构功能主义和政治学的行为主义。罗兹曼、布莱克等人与1950-1960年代带着“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甚至是“美国化”偏见的T.帕森斯、以及强调经济成长水平阶段的W.罗斯托不同,他们承认不同国家有着选择不同现代化道路的条件和可能。中国的现代化,始自百多年间社会精英阶层的努力,费正清称之为“冲击—反映”(1948):中国的现代化是迫不得已而为之的“当代中国变革

4、转型的根本原因,主要源自西方的新兴力量与本土传统习惯及思维方式之间的冲突互动。”(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张沛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第3页)。。在实践中,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是中国现代化的开端,而孙中山先生最早在理论上系统论述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及其路径,并付之于实践,乃有随后的民国“黄金经建10年”;继之再有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卢作孚、黄炎培理论与实践并重的10年“乡村建设”运动(1928-1937);并认识到农村现代化依赖于知识分子与农民的良好互动:晏阳初曾经动员500多名知识分子下乡,甚至还有外国人;其途径为组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实施直接面对农民的

5、“公民教育”(晏阳初)。“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新政府、新国家”梁启超.新民说,《饮冰室合集·专集之四》,中华书局,1989年版。。而梁漱溟既不同意胡适在其博士论文导言中之“以渐进与改革的手段来实现一个极为激进的目的”,也不赞成毛泽东的“共产主义”路线;当时的“中国的道路在哪里”之争,其实就是“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在哪里”之争。至少,主张“乡村建设道路”的学者们,真正第一次意识到,中国的现代化,必须先起于中国农村的现代化。1960年代,毛泽东通过人民公社普及了农村的公共卫生、义务教育和实用技术,这是中国农村继“乡村建设”之后的更明显的现代化,然而,由于国家整体现代化战略的不确定性,

6、这个进程实际上没有得到有效的后续政策支持;也在事实上证明了梁漱溟、晏阳初努力的可贵和无可置疑,“乡村建设运动实是图谋中国社会之积极建设的运动。”梁漱溟.梁漱溟全集.第二卷.自述,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第155页。相应的,对中国及其农村现代化的本土性研究,也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的可以溯及1933年的《申报月刊》的“中国现代化问题”号;陈翰笙、薛暮桥、费孝通等亦先后从中国农村现代化的研究起步。1934年10月,薛暮桥协助陈翰笙等组织了“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主编《中国农村》月刊,与晏阳初、梁漱溟等人同成为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先驱。此前,河北定县知事孙发绪在翟城村自190

7、4年起仿效日本模范自治村建设的努力,肇始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最早摸索。第二个阶段是1980年代,费孝通的研究伴随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全部进程;1990年代以后,中国现代化的研究则以罗荣渠为代表,提出了“一元多线历史发展观”;另有章开沅、罗福惠出版的《比较中的审视: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以及许纪霖、陈达凯的《中国现代化史》、周积明的《最初的纪元——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等,讨论农村现代化的有陆学艺《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农村现代化》等。1990年代末至今是中国现代化研究的第三个阶段,突出的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