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50476
大小:377.5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1-09
《高职高专学生道德素质提高的或二途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26卷第1期苏州教育学院学报Vol.26No.12009年3月JournalofSuzhouCollegeofEducationMar.,2009高职高专学生道德素质提高的或二途径12宋桂友,董向丽(1.苏州市职业大学吴文化研究所,江苏苏州215104;2.山东费县教师进修学校,山东费县273400)摘要:切实提高高职高专学校学生的道德素质,须以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校园为目的,用创新思维改变过去道德素质教育工作的惰性与惯性,从而通过“三个引导”,即引导自我定位、正确对待外界评价、增强社会参与意识
2、等促进德育主体的自觉;通过优化“三个关系”,即优化师生关系、优化同龄人关系和优化家庭关系等促进客体环境的优化。关键词:创新;和谐;德育教育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7931(2009)01-0120-03TheTwoWaysofImprovingtheMoralQualityofHigherVocationalandTechnicalUniversityStudnets12SONGGui-you,DONGXiang-li(1.WuCultureResearchIm
3、stituteofSuzhouVocationalUniversity,Suzhou215104,China;2.Teacher’sTrainingSchoolofShandongFeixian,Feixian273400,China)Abstract:Atpresent,thepurposeofimprovingthemoraleducationandmoralqualityofstudentsinhighervocationalandtechnicaluniversityistoconstr
4、ucttheharmonioussocietyandharmoniouscampus.Weshouldchangetheinertiaofmoraleducationintoinnivativethinkingandmakeeffortsintwoways.Oneistopromotetheawarenessofmoraleducation'smainbodywith"threeguidances"(guidancetoself-orientation,guidancetotreat-ingou
5、tsideappraisalcorrectlyandguidancetoenhancingthesenseofsocialparticipation).Theotheristooptimizetheobjectiveenvironmentby"threerelations"(optimizingteacher-studentrelation,optimizingpeerrelationandoptimizingfamilyrelation).Keywords:innovation;harmony
6、;moraleducation高职高专学校的学生在道德素质教育方面有新思维改变过去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的惰性与惯其特殊性,这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与性,突出抓好两大方面的工作。社会实际的密切联系,即与其他类型学校的学生相一、“三个引导”促主体自觉比,高职高专学生具有更为明确的适应和服务社会无疑,道德素质提高的教育主体就是学生,这是的目的性。无疑,这就要求高职高专学校在办学过程事物发展的内因,而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因中,须有更大、更鲜明的开放性和社会参与性。因此,此,抓好内因,即促使主
7、体的自觉,从而充分发挥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提高高职高专学校体自身作用,就显得至关重要。那么,怎样促使主体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水平的途径研究,就显得十分的自觉呢?重要。(一)引导自我定位根据目前高职高专学校学生的教育实际,笔者一个学生,只有对自己定位准确才能确立自身以为,应以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校园为目的,并以创发展的方向,并产生发展的动力。倘若定位过低,则收稿日期:2008-12-18作者简介:宋桂友(1965-),男,山东费县人,讲师,博士,扬州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8、、高职教育研究;董向丽(1968-),女,山东费县人,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政治教学。-120-2009年第1期宋桂友等:高职高专学生道德素质提高的或二途径会使学生轻易达到目标,从而养成懒惰、不努力的这部分学生毕业后就很难融入社会,或需要很长时道德指向。如此,一旦遇到重要的而又难度较大的工间、花费很大精力与成本才能适应社会。而不断增强作,则往往因对困难认识不足而缺少全心全意、全力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就会减少或去除其进入社会以赴的工作品质。倘若定位过高,则又会使学生养成的恐惧感,进而期盼走进社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