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496076
大小:606.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7-17
《2018-2012年4年中国工业节能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趋势研究报告.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www.ibaogao.com工业节能www.ibaogao.com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行业发展全局的判断和把握。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不但要了解自己现状,还要了解对手动向,更需要将整个行业系统的运行规律了然于胸。行业研究报告的构成一般来说,行业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www.ib
2、aogao.com行业研究的目的及主要任务行业研究是进行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对企业而言,发展战略的制定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外部的行业研究、内部的企业资源评估以及基于两者之上的战略制定和设计。行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面和点的关系,行业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的成长空间;企业的发展永远必须遵循行业的经营特征和规律。行业研究的主要任务:解释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分析影响行业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对行业影响的力度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判断行业投资价值揭示行业投资风险为投资者提供依据智研咨
3、询——www.ibaogao.com2018-2024年中国工业节能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趋势研究报告(目录)·【出版日期】2018年·【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价 格】纸介版:7000元 电子版:7200元 纸介+电子:7500元·文章来源:http://www.ibaogao.com/baogao/010222c002018.html报告目录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工业节能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市场初步形成时期;第二阶段为工业节能产
4、品市场快速发展,国外专业的工业节能服务提供商进入中国;第三阶段为工业节能服务市场快速发展时期,工业节能服务逐渐成为工业节能市场的主流。 时间事件第一阶段(1980年代-1990年代初期)随着1987年《企业节约能源管理升级(定级)暂行规定》的出台,高耗能工业行业开始出现了一批以节能为发展方向的企业。这些企业起初只在自身企业内部推广工业节能措施,随后,其中一些较好的节能措施得以在行业内推广,进而出现专业节能公司来为行业内其它企业进行节能服务。自此,工业节能逐渐形成了自己单独的市场。第二阶段(1990年代中
5、期-2005年)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颁布,作为我国首部以能源节约为立法宗旨的综合性法律,《节约能源法》明确提出节能是国家发展经济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节约能源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工业节能行业迎来了第一个快速发展期间。2001年末,万元GDP能耗比1990年下降50%,累计节约能源7亿吨标准煤;能源利用效率达到33%,比1990年提高约5个百分点。这一时期的市场中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工业节能改造的企业,同时一些国外的工业自动化公司也开始进入中国。我国工业节能市场由此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阶
6、段,形成了国内公司和国外公司竞争、国有节能公司和民营节能公司并存的局面。第三阶段(2006年以后)2011年国务院颁布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2012智研咨询——www.ibaogao.com年工信部颁布的《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分别总结了“十一五”期间我国总体节能成果和工业节能成果,并且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2006年后,随着工业节能需求的快速增长,国内工业节能市场诞生了一批以工业节能服务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同时整个市场也逐渐向细分市场发展,出现了以设备制造为主业的工业节能
7、产品公司和以节能服务为主业的工业节能服务公司。2009年后,以能源管理系统平台应用为主的综合能效管理业务公司相继出现,工业节能市场由产品节能为主导逐渐过渡到以流程优化为主导。2012年以来,能源管理系统平台呈现新的发展趋势,能源管理系统平台正逐渐发展为在能源监控数据的基础上集成企业各流程资源流数据,打破信息孤岛,为企业在各业务流程之间协调和配置资源提供深度数据,在企业管理层级发挥节能指导作用的平台。 节能服务产业发展阶段 智研咨询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工业节能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趋势研究
8、报告》共九章。首先介绍了工业节能相关概念及发展环境,接着分析了中国工业节能规模及消费需求,然后对中国工业节能市场运行态势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工业节能面临的机遇及发展前景。您若想对中国工业节能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该行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