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贵安新区总体方案

贵州贵安新区总体方案

ID:1249565

大小:30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1-09

贵州贵安新区总体方案_第1页
贵州贵安新区总体方案_第2页
贵州贵安新区总体方案_第3页
贵州贵安新区总体方案_第4页
贵州贵安新区总体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贵州贵安新区总体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附件贵州贵安新区总体方案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6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和《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的批复》(国函〔2012〕8号)精神,为积极稳妥扎实推进贵安新区建设发展,特制订本方案。一、设立贵安新区的重要意义贵安新区地处贵州省贵阳、安顺两市之间,区域范围涉及贵阳市花溪区、清镇市和安顺市平坝县、西秀区的20个乡镇。贵安新区区位优势明显、地势相对平坦、人文生态环境良好、发展潜力较大。(一)建设贵安新区有利于支撑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探

2、索欠发达地区后发赶超新路径。贵安新区地处黔中经济区核心地带,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建设贵安新区,有利于发挥区位优势突出、交通干线汇集、产业基础较强、能源资源富集的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优化聚集,提升贵州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有利于推动贵阳安顺同城化,拓展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空间,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实现跨越,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新1的更大贡献。(二)建设贵安新区有利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贵阳城市空间容量趋于饱和,城市发展受到较大制约。贵安新区是贵州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建设贵安新区,有

3、利于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有利于科学开发低丘缓坡,提高荒山荒坡和劣质农用地利用水平,更加有效地保护基本农田;有利于统筹推进城乡用地等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探索符合西南地区特点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三)建设贵安新区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贵州生态景观良好,但喀斯特地貌分布广、生态基础脆弱,同时,贵州的生态环境对长江、珠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建设贵安新区,有利于按照主体功能区划要求,调整优化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的空间匹配关系,实现国土开发

4、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有利于总结和推广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经验,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四)建设贵安新区有利于构建内陆对外开放平台,提升对外开放水平。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地理等方面原因,贵州发展存在特殊困难,对外开放程度比较低,严重影响了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建设2贵安新区,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有利于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区域竞争力;有利于打破行政界限和市场分割,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对接整合,提高西南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水平;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贵州对内对外开放层次,完善我国开放格局。二、建设贵安

5、新区的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探索欠发达地区城市发展建设新模式;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实力,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把贵安新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和生态文明示范区。(二)基本原则。——坚持高起点规划,推进科学发展。切实发挥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镇)

6、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水资源供求中长期规划的基础性、指导性作用,紧凑集约、绿色低碳、科学有序推进新区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高水平建设,推进集聚发展。立足自然地理特点和产业基础,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以高端制3造业和高端服务业为重点,加快形成现代产业集聚区。——坚持高科技引领,推进创新发展。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着力提升创新水平,促进科技进步,增强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推动经济增长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坚持高效能管理,推进协调发展。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统筹贵安新区和贵阳、安顺两市协调发展,推动城乡

7、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共同建设美好家园。(三)战略定位。——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完善开放机制,赋予灵活的开放政策,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经济文化交流体系,深度融入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建设对外开放的先行先试区。——创新发展试验区。创新城市建设发展模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城镇化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国际化山水田园生态城市。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推进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高起点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建设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推进科技创新,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多种经

8、济成分繁荣共生。——高端服务业聚集区。集中优势资源,培育和发展一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