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非正向对挤对剪格局及对剪破裂与汶川8级大震

东西非正向对挤对剪格局及对剪破裂与汶川8级大震

ID:12488348

大小:53.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07-17

东西非正向对挤对剪格局及对剪破裂与汶川8级大震_第1页
东西非正向对挤对剪格局及对剪破裂与汶川8级大震_第2页
东西非正向对挤对剪格局及对剪破裂与汶川8级大震_第3页
东西非正向对挤对剪格局及对剪破裂与汶川8级大震_第4页
东西非正向对挤对剪格局及对剪破裂与汶川8级大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东西非正向对挤对剪格局及对剪破裂与汶川8级大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东西非正向对挤对剪格局及对剪破裂与汶川8级大震第2期(总第l3l期)2009年6月四川地震EARTHQUAKERESEARCHINSICHuANN0.2June2oo9东西非正向对挤对剪格局及对剪破裂与汶川8级大震邓天岗,杜平山.,罗安元,陆联康,徐水森(1.四川省地震局地震地质勘察中心,成都双流6l02oo;2.成都市防震减灾局,成都6lO042)摘要:本文循着汶川8级地震的发生与发展过程,结合长期积累的基础工作,对该地震及其必然性做出了解读性认识.认为东,西非正向对挤对剪格局的形成,构造解缚活化,对剪破裂,是该地震发生的根本.即地震发生于早期具有深成,分划而又具推

2、覆右旋性的"龙门山"大边界构造,也即"南北带"大边界构造的中段上."新构造运动"时期以来,由于应力作用方式的转变,由正向于构造带的北西向转为东西向,以及介质硬化和脆性破裂的取舍而形成了"岷山一龙门山联合前缘断块",在东,西对峙的块体非正向的对剪作用下,构造解缚,断块活化,右旋活动加剧,长期积累的应变因对剪性破裂,突然释放而发生地震.是构造条件与应力作用方式适合条件的有机统一;还进一步认为,在这一机制中,东侧块体的让位性运动与"不均衡"作用及其深源控制应是主导,相应西侧"联合断块"沿滑脱面或薄弱界面作对剪性"弹性回跳"破裂而引发地震的机理与解释更为合理.这既符合地震发生

3、的基本事实,体现了中国"南北地震带"的本色,也解释了岷山一龙门山一线在地质构造与地震活动间的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关系,为对该区地震活动机理的认识以及地震监测工作,提供战略性依据.而"对剪","回跳"破裂机制又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且在"南北带"的两端有对称性.更可慰的是,这一地震为揭开地震活动之谜提供了一个好的"范例".如能及早将这些基本认识和思路付诸于事件发生之前,对这一大震的潜在危险做出评估不是不可能的.看来在地震监测已进入现代化的今天,重点的基础评价工作,尤以多观点的.碰撞"仍不可少缺,本文又是讨论性的尝试.关键词:汶川8级大震;南北带大边界;对挤对剪格局;新的联合

4、断块;对剪回跳破裂中图分类号:P315.7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0ol一81l5(20o9)02—00o9一l22oo8年5月l2日在全川大震活动相对平静之时,在"龙门山构造带"上,四川盆地边缘的人口密集区,发生了震惊中外的8级大地震.我们曾在震前参与了该区的调查①,震后也参与了局部地段的考察工作并有解读性报导的基础上[1],特对地震发生的必然性做出解读性认识.就大震发生的基本条件,循着发生与演进的轨迹做出理解性判读,深感拟合,地震发生必然,是相关区域应力作用方式转变,新的断块在东西对抗对剪格局中,构造解缚活化,运动加剧情况下的必然结果.文章在简述"背景条件"

5、之后重点涉及"应力场和新格局条件"问题,后对相关问题做出讨论.而今地震的考察尤以应急考察已在现场取得了全面丰富的资料】,这对本文的判读与认识的提高是一极大帮助.'1"龙门山构造带"及两厢1.1"龙门山构造带"的大边界性质及意义一个8.O级超强地震的出现必有其特定的地质构造背景条件,而其重要的背景条件是因为它是一个大边界,是一长期,复杂的边界性大构造带.早有的认识与考察工作已对其定了位.收稿日期:2009一o2一l6;修回日期:2069一o4—05作者简介:邓天岗(1938一),男,四川冕宁人,高级工程师.①地质部西南地震地质队.龙门山中南段地震地质调查报告.?10?四

6、川地震2009年第2期但是,反思之,若简单地将该构造带以"龙门山构造带"为称呼,而忽略了其更广的含义,却具有局限性.需全面地赋予它准确的含义,进行准确的定位.地震的发生及所显示的情况就是很好的定位.显然8级大地震的发生,无论地震破裂是哪种形式,必是大的结构性地震,它指示地震的孕育发生应该潜在着一个深成的,被表层隐敝着的大构造线,大的隔档和突变边界.已知,该地震的震源断层于地表长约3o0千米,实际地表破裂达24O千米J,极震区与之相应,而且已占这一方向上这一大构造线长度的÷,并有向北东延展至穿过秦岭进入甘,陕的趋势而被表层构造所掩J盖,其后的余震也大致沿袭主震破裂线分布

7、并已超过青川直达广元的姚渡一带.显然这一构造线的北东已明显定位;而向南西,在延伸方向上,及远至云南省境内,包括其后某些强余震也有明显的震感;再则地震的影响和波及范围已知除我国东部,东南部明显外,可谓还遍及半个亚洲,而且与历史上许多大震,所载的感觉和情况相似.相应我国西部地区却相对无这种感觉.这表明地震波的传播往往是在同一块体,尤以稳定的块体内明显外,就是沿大构造线或同一构造线传播为强,以至在相关的老震区也有明显烈度偏高的现象,可谓"亲缘关系,再远也近".可见,地震本身的表现揭示了这一大震的孕震背景并非局限的,而"龙门山构造带"也并非局限的,仅是其中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