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城市地下空间设计优化既有地下空间设施的调查与改造技术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广州市区既有地下空间设施的调查与改造技术研究析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2012-4-1245广州市区既有地下空间设施的调查与改造技术研究1前言41.1国内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概况41.1.1国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概况41.1.2国内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概况51.2广州市区既有地下空间设施现状及改造51.2.1广州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61.2.2广州城市地下空间设施现状及发展改造62广州市区既有地下空间设施调查之二:(环城高速以内)122.1既有地下空间市政设施调查意义、依据及方法122.1.1城市地下空间市政设施信息化管理132
2、.1.2城市既有地下空间市政设施调查意义132.1.3既有地下空间市政设施调查的依据132.1.4既有地下空间市政设施调查的方法142.2既有地下空间市政设施调查信息142.2.1既有地下空间市政设施调查的内容142.2.2既有地下空间市政设施基本分布情况及分析153既有地下空间市政设施的改造工程263.1既有地下空间市政设施的类型263.1.1城市地下空间设施按功能分类263.1.2广州市既有地下空间市政设施规模与分布263.1.3既有地下空间市政设施的发展与改造273.2既有地下空间市政设施的改造利用原则及方法27453
3、.2.1既有地下空间市政设施的改造利用原则273.2.2既有地下空间市政设施的改造利用工作方法283.3既有地下空间市政设施改造内容293.3.1扩展及调整使用功能293.3.2改造建筑结构293.3.3补充及完善附属设施293.3.4我市已完成改造工程项目案例304既有地下空间市政设施改造关键技术304.1地下岩土工程技术304.1.1地下岩土工程施工掘挖技术304.1.2地下岩土工程施工支护技术364.1.3地下岩土工程施工与防水技术424.2地下空间暖通空调技术444.3地下空间人员疏散性能设计技术444.4地下空间噪
4、声控制、采光及照明技术445既有地下空间市政设施改造利用实例445.1天河城区地下空间市政设施现状445.2天河城区地下空间市政设施与其它地下空间的关系及存在的问题445.3天河城区地下空间市政设施的改造利用4545前言地下空间是相对地上空间而言的,指地球表面以下由天然或掘造形成的地下空间。地下空间建筑是指在自然形成的溶洞内或由人工挖掘后进行建造的建筑,泛指各种生活、生产、防护的地下建筑物及构筑物。现代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形式主要包括:地下商业空间、地下工业空间、地下市政空间、地铁、地下车库、地下人防工程等。㈠1.1国内外
5、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概况1.1.1国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概况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出现的城市美化运动开始,发达国家越来越关注人性化城市空间的塑造。尽管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对城市地下空间进行全面规划、合理设计还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在北美,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在城市中心区以地铁站为核心,以地下步行系统为网络,形成地下空间综合体。美国洛克菲勒中心地下综合体,在10个街区范围内,将主要大型公共建筑在地下连接起来。加拿大多伦多地下综合体,将4个街区宽,9个街区长内的20座停车库、旅馆、电影院、购物中心和1000家左
6、右商店连接起来,此外还连接着联邦火车站、5个地铁站和30座高层地下室,共有100多个地面出人口,改善了区域内交通和环境质量。蒙特利尔市地下城,连接地上地下大部分设施已经成为城市的重要特征。其人行通道网络全长30余km,连有10个地铁站、2个火车站、2个长途汽车总站以及62座建筑、室内公共场所和商业街的3个会议中心和展览大厅9个酒店,共4265个房间、10个剧场和音乐厅、1个博物馆,总面积超过400万m2。以上三个例子地下空间的发展均是长期积累而成,建设时侧重于对专项和单体工程量的规划和设计,并没有对整个地区规划量进行研究。法
7、国巴黎的拉德方斯区在建设中,吸取了巴黎老城区地下空间建设无规划、只注重单体设计的教训,在整个拉德方斯区规划中,创造了一种“立体城市模式”,把地面留给人使用,而交通和储物功能全都放在地下。根据不同使用功能需求,确定地下空间规划量。从建成效果看,拉德方斯区建设非常成功,在地面上看不到一辆行驶着的汽车,整个交通系统都在地下。拉德方斯总体上是整体式规划,从其发展调整过程看,首先确立总体构思,明确强调与老城中心在空间上的轴线关系,同时从环境交通着眼,加强对交通设施方面的控制引导,以大尺度步行广场形成双层结构(多层垂直划分机动交通与步行
8、空间),建立完善的地下交通系统,包括过境与到达交通分层、人车分层。在CBD内交通相对城市整体而言被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以边界环绕形成环状交通疏配系统,小汽车停车场、公交站场等沿环状交通疏配系统布置或深人区内,形成交通、建筑群体一体化。日本也十分重视交通枢纽地区地下公共空间的发展,其网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