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473642
大小:2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7
《22版语文版语文七上郦道元三峡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郦道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领会课文内容。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把握各段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笔下三峡的独特风光,激发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反复朗读课文,把握各段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自制电子白板课件、视频展示台、教学文本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学生课前预习要求及预习作业。要求: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读准字音,准确、顺畅地朗读课文。2.疏通文意,能用现代汉语说出文句的主要意思。预习作业
2、:(见本课“教学文本”中的“课前预习”)课前预习1.一读课文,借助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下题(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阙( ) 嶂( ) 曦月( )襄陵( )沿溯( )素湍绿潭( )漱( ) 属引( )绝巘()(2)文学常识积累《三峡》的作者是北魏的,选自《》,这是一本有很高文学价值的专著。三峡是指长江中上游湖北、重庆两省市之间的峡峡和峡。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已在此建成。2.二读课文,借助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解释下列实词绝巘多生怪柏_________________或王命急宣__________________略无阙处__________
3、___________虽乘奔御风__________________不见曦月_____________________猿鸣三声泪沾裳______________飞漱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林寒涧肃____________________3.三读课文,初步口译句子,了解课文大意,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疑问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导入新课播放电视片《话说长江》有关“三峡”的片断以及长江三峡的风光辑录片,学生观看后,教师导入:美丽的三峡的确让许多人为之陶醉,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三峡的俊美。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曾来过此地,用自己的亲见亲历撩开了三峡的神秘面纱,让世人真正认识了这一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这节课,让我们随着郦道元的脚步,回到1500年前,一起来领略
5、那时三峡的美丽风光吧。三、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1、教师根据对预习作业抽改的情况,有重点的订正“教学文本”中“课前预习”作业第1、2两题。(视频展示)2、检查(1)学生朗读、点评。老师请五位同学朗读文章,比比谁读得好。全班同学一起监督,然后点评。(重点注意不读错字,不漏字,并把握好节奏)教师总结指导范读课文后全班齐读。(配乐)(2)看谁对文意理解得准。采取一组一人问,另一组任何一人译的方式,答对得10分,答错,则问的组得10分,每组限问5题。(教师针对学生翻译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及时点拨指正)四、深入研读1、理清思路。全文仅一百五十余字,却思路清晰、音韵和谐,那么郦道元是如何
6、用凝练的笔墨将三峡的万千气象尽收笔底的呢?下面,就让我一起来看看课文按怎样的思路行文的?(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后回答)明确:前三句总写了三峡的地貌特征,其余以夏、春冬、秋为序描写了三峡的四季景色。2、深入研讨。(1)三峡究竟有怎样的地貌特征呢?请同学们稍稍思考一下。(学生思考后回答)明确:地貌特征有:山高岭连。依据“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如果说山塑造了三峡的形,那么水便是三峡的魂。郦道元被后人誉为“善写山水的大手笔”,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他又是如何描写春冬景色的。组织学生思考讨论:(生讨论,师巡视)①请分别用四至六个字概括三峡的四季之
7、景。②作者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三峡的四季之景的呢?③文章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顺序写景,而要先写夏景,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呢?④文中曾写道“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但接下来又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是否自相矛盾?⑤本文结尾引用渔歌起到怎样的作用?讨论交流明确:①三峡春冬之景是清荣峻茂;三峡的夏天水流湍急;三峡的秋天是水枯谷凄。②写春冬之景从色彩的角度描写,如“素湍绿潭”,还采取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如“回清倒影”“飞漱其间”等。同时“素湍绿潭”一句是从俯视的角度写的,“绝巘多生怪柏”是从仰视的角度写的。③因为三峡的水最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