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mpacc真题(逻辑部分)与答案解析

2017年mpacc真题(逻辑部分)与答案解析

ID:12471341

大小:68.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17

2017年mpacc真题(逻辑部分)与答案解析_第1页
2017年mpacc真题(逻辑部分)与答案解析_第2页
2017年mpacc真题(逻辑部分)与答案解析_第3页
2017年mpacc真题(逻辑部分)与答案解析_第4页
2017年mpacc真题(逻辑部分)与答案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年mpacc真题(逻辑部分)与答案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7年mpacc真题(逻辑部分)与答案解析本内容凯程崔老师有重要贡献三、逻辑推理:第26-55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26.倪教授认为,我国工程技术领域可以考虑与国外先进技术合作,但任何涉及核心技术的项目决不能受制于人;我国许多网络安全建设项目涉及信息核心技术,如果全盘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而不努力自主创新,我国的网络安全将会受到严重威胁。根据倪教授的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A)我国许多网络安全建设项目不能与国外先进技术合作(B)我国工程技术领域的所有项目都不能

2、受制于人(C)如果能做到自主创新,我国的网络安全就不会受到严重威胁(D)我国有些网络安全建设项目不能受制于人(E)只要不是全盘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我国的网络安全就不会受到严重威胁【答案】D【解析】题干信息:①工程技术可以和国外合作但是涉及核心技术的项目不能受制于人。②许多网络安全建设项目涉及核心技术。③全盘引进而不自主创新→网络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结合①②显然可以知道,许多安全网络技术→涉及核心技术→不能受制于人。27.任何结果都不能凭空出现,它们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任何背后的原因的事物均可以被人认识,而可以被人认识的事物都必然不是毫无规

3、律的。根据以上陈述,以下哪项一定为假?(A)那些可以被人认识的事物,必然有规律(B)任何结果出现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C)任何结果都可以被人认识(D)人有可能认识所有事物(E)有些结果的出现可能毫无规律【答案】E【解析】题干:结果→背后有原因→被人认识→必然不是毫无规律。E选项和题干矛盾,故必然为假。28.近年来,我国海外代购业务量快速增长,代购者们通常从海外购买产品,通过各种渠道避开关税,再卖给内地顾客,从中牟利,却让政府损失了税收收入。某专家由此指出,政府应该严厉打击海外代购行为。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专家的观点?(A)近期

4、,有位前空乘服务员因在网上开设海外代购店而被我国地方法院判定犯有走私罪(B)去年,我国奢侈品海外代购规模几乎是全球奢侈品国内门店销售额的一半,这些交易大多避开了关税(C)国内民众的消费需求提高是伴随我国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正常现象,应以此为契机促进国内同类消费品产业的升级(D)海外代购提升了人们生活水准,满足了国内部分民众对于高品质生活的向往(E)国内一些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与海外代购产品相比,无论质量还是价格都缺乏竞争优势【答案】B【解析】论据:代购让政府损失税收。论点:政府应该严厉打击税收。B选项指出来,代购现象漏税情况严重,提出新论据

5、支持了题干A项不能选,个例的支持力度较弱。29.某剧组招募群众演员,为配合剧情,需要招4类角色,外国游客1-2名,购物者2-3名,商贩2名,路人若干。仅有甲、乙、丙、丁、戊、己等6人可供选择,且每个人在同一场景中只能出演一个角色。已知:(1)只有甲、乙才能出演外国游客;(2)上述4类角色在每个场景中至少有3类同时出现;(3)每一场景中,若乙或丁出演商贩,则甲和丙出演购物者;(4)购物者和路人的数量之和在每个场景中不超过2。根据上述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A)至少有2人需要在不同的场景中出演不同的角色。(B)在同一场景中,若戊和己出演路

6、人,则甲只可能出演外国游客。(C)甲、乙、丙、丁不会在同一场景中同时出现。(D)在同一场景中,若乙出演外国游客,则甲只可能出演商贩。(E)在同一场景中,若丁和戊出演购物者,则乙只可能出演外国游客。【答案】E【解析】若丁和戊饰演购物者,则根据(4)必然没有路人,故必然有外国游客,商贩。结合(3)可知,乙不能饰演商贩,故乙只能是外国游客。30.离家300米的学校不能上,却被安排到2公里外的学校就读,某市一位适龄儿童在上小学时就遭遇了所在区教育局这样的安排,而这一安排市区教育局根据儿童户籍所在施教区做出的。根据该市教育局规定的“就近入学”原

7、则,儿童家长将区教育局告上法院,要求撤销原来安排,让其孩子就近入学。法院对此作出一审判决,驳回原告请求。下列哪项最可能是法院判决的合理依据?(A)“就近入学”不是“最近入学”,不能将入学儿童户籍地和学校的直线距离作为划分施教区的唯一根据。(B)该区教育区划分施教区的行政行为符合法律规定,而原告孩子户籍所在施教区的确需要去离家2公里外的学校就读。(C)按照地理要素划分施教区中的每所小学不一定就处于施教区的中心位置。(D)“就近入学”仅仅是一个需要遵循的总体原则,儿童具体入学安排还要根据特定的情况加以变通。(E)儿童入学究竟应上哪一所学校

8、,不是让适龄儿童或其家长自主选择,而是要听从政府主管部门的行政安排。【答案】B【解析】①教育局根据户籍所在地以及就近原则做出决定。②该儿童的学校不是距离家庭地址最近的学校。③法院驳回了该家长的申请。B选项提出了新论据,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