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ID:12470021

大小:5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7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_第1页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_第2页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_第3页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_第4页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1、伤痕小说:于1978年在《文汇报》上提出,伤痕小说是社会主义新时期小说创作的第一种全新文学题材。文革之后,涌现出一批以揭露“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创伤”,谴责极左路线的破坏为核心的小说作品,被称为“伤痕小说”。刘心武的《班主任》成为伤痕小说的奠基之作。卢新华《伤痕》,使“伤痕文学”和“伤痕小说”得名于此。它冲破了“四人帮”极左文艺的种种清规戒律,描写了人性遭受专制主义与极左路线摧残的悲剧,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的先导。小说缺点在于理论先行。  2、寻根小说:在1984年12月,在杭州《新时期文学:回顾与

2、预测》中提出,韩少功提出“文学有根”,“根”是指民族传统文化。八十年代中期,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代表作家有韩少功、贾平凹、陈建功、郑万隆、李杭育。艺术特色:对小说情调氛围的营造;向平淡、节制的语言倾斜,或者直接融进文言的词汇和句子,来增强小说的表现力;小说章法结构取自于古代小说,尤其是“唐人传奇”和“宋人笔记”。意义:小说偏离了主流小说的政治批判,现实批判和对历史的反思的现象,对日常生活、风俗、民情的描写,拓展了小说的表现领域。   3、新写实

3、小说:是具有传统写实意义的小说。代表人物刘震云、池莉、刘恒。小说的写实特点:还原生活。对日常的、平庸的、琐碎生活的关注。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不同之处在于“典型化”,包括放弃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对过去“宏大历史叙述放弃,代之的是对日常的、琐碎的、平庸的日常生活”的表现与兴趣。在艺术手法上,表现了一种开放的态度,表现为“还原生活”的零度叙述方式。扩大了小说的表现领域,但同时也造成了对意义的消解这一新的盲区。 4、先锋小说:具有虚构的特点,重视“叙述”的过程。代表作品有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格非的《逆舟》和苏童的《妻

4、妾成群》。小说特点:“虚构”与“真实”相混杂;对于“内容”与“意义”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消解。对于欲望、死亡、性等表现出兴趣。因此,如果在先锋小说中寻找意义,往往会是一种徒劳。有时候不可避免地要走向一种“形式”的疲惫。“先锋派”的艺术特征表现为反对传统文化,刻意违反约定俗成的创作原则,及欣赏习惯。   5、初期海派小说:产生于30年代的上海,特点有:新文学的市俗化与商业化;首次提出“都市男女”的主题;过渡性地描写城市;注重小说形式的创新。艺术特色:强调主观感受,运用意识流写法,多样的表达方式,结构独特,描写手法新颖,深入人物内心。代表作家有

5、:张资平《上帝的儿女们》、叶灵风《紫丁香》。   6、京派小说:产生于30年代的北方,小说善于挖掘普通人的生命的庄重与坚忍,表现“乡村中国”的文学形态,由“常”观“变”。在现实主义的中融入浪漫主义的、表现主观个性的多种艺术手法。代表人物:沈从文(京派作家第一人)、废名、芦焚、杨振声、林徽因、朱光潜等,主要刊物:《现代评论》、《水星》、《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文艺杂志》等,主张纯正文学,自由主义,小说审美情感是诚实、从容、宽厚的,特别写出女性少女的纯良。为现代小说提供成熟的抒情体和讽刺体式样,用“逝去的美”来表现积极的怀旧气息

6、。   7、东北作家群:一群从东北流亡到上海、北平等地的青年   作家,代表作家:萧红、萧军、舒群、端木蕻良等。形成于30年代中期,他们有的为正式加入左联,但其创作实际上构成“左联”文学的一部分,他们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第一次把作家的心血,与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不屈的人民、茂草、高粱,搅成一团,以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地方风格,令人感奋。代表作有萧红《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等。   8、政治抒情诗:用于歌咏重大政治题材的抒情诗。它通过插曲,来强烈地触及时事,展示社会生活,深入开掘其中的历史内容和思想意义,把生活

7、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上升到一个充满诗情和哲理的艺术境界,比一般抒情诗更概括,更集中,具有强烈的激情,鲜明的政治色彩,抒情于理,抒情性和政治性融为一体。格调高昂,气势奔放,音节响亮。通常使用长句、错落的短句或阶梯式的句子。代表人物:郭小川、贺敬之。  9、中国诗歌会:1932年9月,是“左联”领导下的一个群众性诗歌团体,发起人穆木天﹑杨骚﹑任钧(卢森堡)、蒲风等。基本特点是: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有着直接的、自觉的血肉联系。中国诗歌会总会在上海﹐北平﹑广州以及日本东京等地也有分会。总会机关刊物《新诗歌》。诗歌观:要求诗人站在“无产阶

8、级的意识形态”的立场上去把握与反映现实,实现“诗的意识形态”;要求“诗与诗人的大众化”。其创作特点:及时、迅速地反映时代重大事件,表现工农大众及其斗争,强调诗歌对实际革命运动的直接鼓动作用。强调“诗的意识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