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词创作常识教材

中华诗词创作常识教材

ID:1246889

大小:148.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7-11-09

中华诗词创作常识教材_第1页
中华诗词创作常识教材_第2页
中华诗词创作常识教材_第3页
中华诗词创作常识教材_第4页
中华诗词创作常识教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华诗词创作常识教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华传统诗词创作知识简介中华诗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体现并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放射着中国经典的哲理光芒,其形式之精湛,技巧之高超,音韵之优美,节奏之动人,是其它文学样式难以逾越的;其内容之凝练,语言之精美,情景交融,感情丰富,思想活跃,意境含蓄,同样也是其它文学难以望其项背的。然而,由于当前“网络文化”、“快餐文化”、“短信文化”的泛滥,不断充斥着人们的耳目,我们青少年的眼睛不经意间受到了污染,灵魂受到了戕害。为此,让我们追寻历史的跫音,感触时代的脉搏,重新拾起中国传统文化这块瑰宝,高举中华诗词这面大旗来影响人、培育人、润泽人,成就人。通过传承弘扬中华传统诗词,拓展人

2、们的知识面为人们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人文素养,陶冶情操,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为提高全民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省、市有关精神以及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创建“诗词之乡”“诗词校园”试行办法》(黔教办[2004]289号通知)、贵州省创建《诗词校园、诗词乡村的条件》及《贵州省诗教先进单位的基本条件》等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组织有关人士就诗词进校园编写这本校园诗词文化经典读物,以更好地促使我县诗词文化进校园、进乡村进程。在诗词进校园、进乡村的进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

3、精神,让传统艺术形式的中华诗词,为中华崛起的伟大使命服务,以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文明建设,推动社会进步。诗词进校园、进乡村也是为了传承弘扬我国优秀诗词文化,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民族素质的需要。通过中华诗词文化进校园、进乡村活动,为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提供和谐自由的个性发展空间,发挥个性潜能,培养个性品质,提高公民思想道德情操和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满足人们的个性发展。同时也是多层次的,多角度发展的文化需要,增强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为建设富裕凤冈、文明凤冈、生态凤冈、幸福凤冈添砖加瓦。中华诗词进校园、进乡村,我们的主要

4、策略是“诵读诗词,记背经典诗词,欣赏经典诗词,仿写传统诗词,创作诗词(包括传统诗词和现代诗词)”等五个渠道来实施和实现目标。为此,让读者了解我国传统诗词的有关知识就成为了必须。我们收集了许多传统诗词的知识,结合我县的实际进行整理编写这本教材。一、诗词的起源1、诗的起源中国能够有确切历史记录,为世界所公认的历史是周朝,(之前的夏朝、商朝近乎远古神话,在西方及日本历史学界看来尚属于混沌状态,不确切。)而《诗经》就是从西周开始的,中国诗歌最早起源于远古先民们在劳动中发出的有节奏的举重劝力之歌。如,民歌:《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有文字记载的这首诗只有短短的八个字,是二言诗,诗

5、名为《弹歌》,是一首远古时期的古歌谣。此诗在《吴越春秋》里曾有记载,清代文人所编写的《古诗源》中亦收入了这首诗。相传是上古炎黄时期的诗歌,内容记载了当时人们的劳动情景。诗中原意是:断竹——就是把竹子断开,续竹是把竹子用皮子或绳子连接起来做成弓,飞土,就是用土捏成弹丸,逐宍(肉),就是用做成的弹弓去打猎。从记载来看这首诗,是有文字记载的最古老的诗歌作品。这是一首远古民歌,反映了原始社会狩猎的生活。《弹歌》选自《吴越春秋》,东汉赵晔编写。据《吴越春秋》记载,春秋末年越国的国君勾践向楚国的射箭能手陈音,询问弓弹的道理,陈音在回答时引用了这首民歌。当时是唱是诵,无从考证,但后人还是将

6、词记录了下来。原始社会,先民们以狩猎为生。由于生产能力水平低下,刀耕火种,狩猎的手段也极为落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工具慢慢地也有了改进。弓弹(也叫弹弓)出现以后,既可以射鸟,又可以射兽,生产能力水平有所提高。《弹歌》这首民歌,用精练的语言概括了“弹”生产制造的过程和“弹”的用途,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聪明,用“弹”来猎取食物的喜悦心情。“断竹,续竹”,是歌咏“弹”的生产制作过程。这就是先将竹竿截断,然后用弦将截断的竹竿连接两头制成弹弓。这样,“弹”的制作完成了。一副“弹”便摆在了我们面前,虽是简单、粗糙的,但却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聪明才智,也表明了社会文明的进步。有了

7、“弹”,一场狩猎活动开始了:“飞土,逐肉”。一颗颗弹丸从弹弓中射出,击中了一只只猎物,人们欢乐地追逐着,满载而归。“飞土”,是指将泥制的弹丸射出。“逐肉”是说猎手们追赶被击伤的鸟兽之类的猎物。由此可见,诗歌来源于现实生活,人们只有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分析,体会感悟,才能创造出诗歌,诗歌作为文学常识的一形式,我们仍然要用它来指导现实生活,给人以教化,认知,以及审美。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在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这500多年的时间中,我国古代诗歌取得了卓越成就。产生于这一历史时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